心御風行 ── 獨白下的哲思隨筆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喜與眾生增上樂、捨捨於煩惱又捨上三心。」《仁王般若經疏》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業力與無常力

›
一件厄運的發生,佛弟子不是以「無常」理解,就是以「業」解釋,例如某人被車撞擊身亡,或被雷電劈斃,依佛法而言為「無常」,但亦可以「業力」或「業報」說之;然其中何者為是?亦或兩者皆是?如果兩者皆是,則究竟孰先孰後?而又該如何統合之? 「業」與「無常」兩個概念明顯不同。業力一部份是...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遙念亡女

›
女兒往生已兩個多月了,這段期間我們常想起她!
1 則留言:

匱乏中的富足

›
一個已退休的社工系同事,他曾為天主教神父三十多年,他告訴我做一個神父要堅守「獨身」(celibacy)、「服從」(obedience)和「守貧」(poverty)三個誓言。 神父不能娶妻生子,因此要「獨身」;且既為神父而為上帝的僕人,「服從」亦為必須;至於「守貧」,即是嚮往著...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放牠們一條生路

›
放牠們一條生路:一個素食者的心聲 近來朝野對開放「瘦肉精」的問題爭執不下,這兩天又發現「禽流感」病毒,近六萬隻雞慘遭撲殺,無辜淪為亡魂;作為一個素食者,內心是既感慨、又無奈。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疾病的四種向度

›
我不是學醫的,醫學專業所知有限,但近來身體不若往昔,可以知道正在走下坡,時而生病而常感困擾,因此也引發我對疾病的關注和思考。初步認為,疾病有四個向度,依形成的原因可分為生理、功能、心理及業障四種。 「生理性」的病因,所指是身體之組成出現問題,此或是體內發生病變,或是外力侵入而...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愛與信仰

›
阿含佛典強調「欲為苦本」、「愛生則苦生」,以「斷情滅愛」作為修行的目標,導向清淨的解脫。誠然,「愛染不重,不 生娑婆」,貪愛和情欲問題乃眾生煩惱的來源之一,人之所以生死流轉、苦海無邊,其主因也在於此。然而問題的根本不在於「愛染」,而在於「無明」;因此「以 理化情」、「以理導情」,...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人生的三種財富

›
人的一生要追求三種財富,分別是「世間財」、「功德財」與「智慧財」。 「世間財」即一般實體、具象的財富,如房子、車子、銀行存款、股票等各種動產及不動產等;「功德財」是在助人中所掙得的財富,藉行善利他、善待身邊一切所累積的福德資糧;「智慧財」是透過對真理的聞思熏修,來啟迪觀念、開...

福報、業報與一切唯心造

›
福報與業報是佛教常用的兩個詞,雖然福(puṇya)和業(karma)兩個字概念明顯不同,但都是在描繪人的命運際遇,在使用上密切關聯著。然福報大是否意味著業障輕?或者反過來說,福報淺薄乃表示業障深重?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我」的四種層次

›
「我」的四種層次 「我」( I )在語言使用上是一個代名詞,指涉自己這個主體,在更深的(本體)層次上,究竟什麼是「我」( self ),古今中外有諸多哲學討論;如禪宗所問:「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一直要到「明心見性」,還我本來面目,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

《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自序

›
《 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 》自序 傳統以來涉及佛道之爭大致有四種觀點:道家高於佛教,佛教高於道家,佛教和道家相通一致,佛教和道家相異但各擅其長、各顯光芒;而本書不以佛斥道,亦不以道貶佛,接近上述之第四者。 雖然佛教是我的信仰,我從佛教中獲得世間苦難的慰藉,但...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不爭忍辱與勇猛精進

›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無奈的事,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糾紛;這些事的發生往往「剪不斷、理還亂」,諸多負面情緒──不滿、責怪、辯解、爭鬥等夾雜其中,處理起來令人痛苦難受。然很多時候「靜默」反而是最佳的因應方式。 佛典說:「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安隱住處。」可知一個...

一切我今皆懺悔

›
「懺悔」是佛教重要概念,普賢行願之一即「懺悔業障」。而事實上除了佛教外,其它宗教如儒家說「知恥近乎勇」、「過勿憚改」,五世紀宗教神學家奧古斯丁《懺悔錄》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中醫看病記

›
約莫一年多前,我得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來了一位頗負盛名的醫生,名叫沈邑穎醫師。據說沈醫師行醫不過十年多的時間,但自從當上住院醫師後,病人就絡繹不絕,許多資深的主治醫師都未及於他的病人數。

王永慶會怎麼想?!

›
王永慶會怎麼想?! 王永慶 2008 年往生後,其家族後輩分產風波不斷。據新聞報導王永慶大房 王月蘭 辭世後的 遺產,她的貧妹 張楊綉雲為第三順位法定繼承人,將可 留分 10 億。前陣子亦報導王文洋跨海訴訟,為取得父親王永慶在香港的遺產管理權,遺產高達 12...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消業與受苦

›
人世間有許多無常的事,這些事令人莫可奈何,不知道為什麼,但它就是要發生。對此,佛弟子常以「業」理解之,或因過去生所造作之業,而於現世受到果報,受報的同時即在消業。此好比一個人欠債,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因此清償債務雖很辛苦,但還清債款後,無債一身輕,如釋重負,消業的過程亦復如此。...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愛與思念

›
女兒念音往生已三個禮拜,前陣子我問內人:女兒的死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其中她提到,她身為醫護人員有一段時間,過去都只是看到他人生病受苦,乃至病危死亡,而今身為病患家屬,更能切身體會家屬們焦慮急切的心情,知道以什麼樣的言語和家屬溝通,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對她日後的行醫生涯會有一定影響。

素食者與憂鬱症

›
一個虔誠佛教徒的日本朋友沒有吃素,也跟我說他反對佛教徒吃素,他的原因之一是說素食者較易得到憂鬱症,表示日本學界有研究證實此一結果。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觀呼吸

›
「觀呼吸」是佛教中簡易又有效的修行法門,又稱「安那般那念」(ānāpāna-sati)、「持息念」等。佛經曾表示「安那般那念」修習能令「四念處」圓滿,而「四念處」圓滿則「七覺分」圓滿,「七覺分」則「明、解脫」圓滿,可知是一殊勝法門。 《瑜伽師地論》說:「安住入息出息所緣,無斷...
1 則留言: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但念無常

›
女兒念音往生至今已快兩週了;往生初期我和內人不時以淚洗臉,我哭時她安慰我,她哭時我安慰她,兩人相依相偎地同病相憐。而今我倆心情較為平復,但仍會回想這之間的點滴。

念念相續 音感諸佛

›
這九個月來,我和妻子做了一場有小孩的夢;今天念音化為灰燼,成為我們的夢醒時分,我倆也將收拾好情緒回到原來的平靜生活。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高山頂立、深海底行
如如不動固守本位,堅定不移發出聲音;隨緣隨性分享所思,平平淡淡快意一生!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