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御風行 ── 獨白下的哲思隨筆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喜與眾生增上樂、捨捨於煩惱又捨上三心。」《仁王般若經疏》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努力活下去

›
努力活下去 前幾天「啄木鳥」先生陳文昭打電話來,問我過年到了,是否要買茶葉當贈禮?我一口答應,還請他寄來去年出版的自傳新書──《我用呼吸書寫人生》。 之所以 自稱為「啄木鳥」,是因他頸部以下全身癱瘓,只能以嘴控滑鼠操作電腦;而之所以用「呼吸」書寫人生,乃以呼氣吸氣取代滑...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醫院與法院

›
醫院與法院 醫院與法院是人一生中避免去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四大不調」,而與「身苦」有關,另一是「人我不調」而關乎「心苦」! 除醫護人員外,一般人去醫院不是「看病」就是「探病」,而生病當然不是件好事,雖然生老病死是生命之必然。法院亦如此,除法律從業人員,一般人到法...
2 則留言: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情與理

›
情與理 不久前和一位朋友閑談,說到他工作單位的主管們人都很好,慈眉善目而富有愛心,但有些時候就是不太講理,事情處置亦未見公平,意見反應上去也都無疾而終。我告訴他說:不是他們不講理,而是講理之餘更重講情;因此,如果凡事以講理的態度和他們打交道,你自己會過得很辛苦。 ...
1 則留言: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小詩四首

›
獨行 一個人 獨來獨往 不求 ( 被 ) 人理解 ( 被 ) 世界理解 只求 理解人 理解世界 默然 人與我爭 我不與之爭 若人說有 我亦說有 若人言無 我亦言無 冷向千夫指 靜對萬籟寂 正定 風雨...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安息與平安

›
安息與平安 去年 12 月下旬,在幾近跨年的一週前夕,接連聽到兩個身故事件,實令人不勝唏噓! 一個是年僅 23 歲的年輕女子,因患有糖尿病、憂鬱症等慢性疾病,久病厭世,在住院治療期間跳樓自我了結;另一位是剛滿 18 歲、取得駕照的技術學院女學生,騎機車時因閃避行...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告別2013 迎接2014

›
告別 2013 迎接 2014 今天是 2014 年的第一天,新年度的到來,代表過往的結束。如一般所言,時間會沈澱一切、揀選一切,因此告別 2013 ,也盼能告別曾經的風風雨雨,而迎接嶄新的前景和希望。 過去一年對我來說可說是風雨飄盪的一年;最大的衝擊...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受苦與寬容

›
受苦與寬容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1918 - 2013 )前陣子剛往生,舉世皆為此哀悼,真可謂備極哀榮。 很難想像一個人囚禁達 27 年之久,更難想像一個人在歷經長久苦難後,盡棄前嫌,諒解一切曾經傷害他的人,反而與迫害他...

真理的僕人

›
真理的僕人 在我們社會中有許多的「義工」、「志工」,把服務別人或作義務、或作志趣,但近來我聽到一個新的概念叫「法工」。 這是佛教禪修團體中所使用的新名詞,亦即禪修活動的舉辦,需要不少人協助張羅食、衣、住、行等大小事,使大眾禪觀修行能順利進行,而這些幕後...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佛法的四個核心

›
佛法的四個核心 佛教歷史源遠流長,佛法思想體系龐大,但總攝起來不外四個核心概念,分別為「緣」、「空」、「識」、「心」。 「緣起」是佛教思想的最根本,表示一切的生滅有無都是「因此故彼」的條件關係。萬事萬物既是即緣而起、即緣即起,就沒有絕對不變的存在,意即「無自性」,而以「空」...
2 則留言: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永懷李老師

›
永懷李老師 李元松老師驟逝已有十年了,這兩天我復讀他的著作,生起對他的懷念。原本寫了〈彌陀最親切〉的「後記」(如附),但總覺意猶未盡,於是再把我對他的認識以及過往點滴,聊表數語以為紀念。 一如印順導師所表示,他和太虛大師之間「永遠是思想與文字的關係」;而我對李...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夠用就好

›
夠用就好 這幾天和一位南傳上座部的法師通 email ,他說他對慈濟志業感到興趣,想到慈濟大學學中文並讀研究所。他向我說明他的種種,包括過去的修學背景以及未來抵台後的規劃,其中提到他嚴持上座部佛教的「不持金銀戒」,出家以來一直就身無分文,過著近似佛陀時代的「托缽」生活。...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老子》打油詩

›
以下是我多年前為《老子》所寫的打油詩,野人獻曝一番: 一 道家老子為宗師 五千餘字發省思 循循善誘除愚痴 天人合一入真知 二 老子學說玄又玄 文字有限言難詮 瞻之在前忽後焉 虛靜觀復探本源 三 道常無名不可說 說不...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逆增上緣

›
逆增上緣 2013 年 九月政爭,國民黨「自家人」步步進逼,立法院長王金平以他們都是他心目中的「菩薩」,給他「逆增上緣」,使他保持平靜,以「平常心」來面對世間各種事物的因緣。 對「馬王之爭」的細節我並不關注,也不確定王院長是不是佛教徒,只是在動盪紛擾之際,王院長...
2 則留言: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苦難之意義

›
苦難之意義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傅朗克 ( 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曾 身處納粹集中營,在軀體與身心飽受煎熬、磨難之際,始終告訴自己常保心智獨立與精神自由,回憶與想像一切過去的美好以及未來可能的美好,以渡過慘絕人寰的悲苦生活,進而開展其「意義治療...
2 則留言: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佛法中的兩種修行

›
佛法中的兩種修行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然依機設教所度化的對象大致可分「信行人」和「法行人」兩種。顧名思義,「信行」乃以信仰作為修行進路,通常適應於感性強而理性弱的眾生;相對的,「法行」重於法、真理的論究探索,理性強而感性弱為其特點。 當然,此兩者未必截然...
3 則留言:

求其放心之道

›
求其放心之道 在生命教育課程中,常會問「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會做什麼?」等相關問題。當然其間答案不一而足,多半是陪家人、旅遊等;但這只是想像臨終前的可能情景,未必感受到死亡的緊急與迫切,而能有真誠的回應。倘若問題稍作調整 ── 「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還會做你...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高山頂立、深海底行
如如不動固守本位,堅定不移發出聲音;隨緣隨性分享所思,平平淡淡快意一生!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