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御風行 ── 獨白下的哲思隨筆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喜與眾生增上樂、捨捨於煩惱又捨上三心。」《仁王般若經疏》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道德之平庸與高尚

›
2018. 6. 16  Sat. 道德之平庸與高尚 道德可以讓人高尚,亦可能讓人平庸。道德讓人中規中矩、為所當為,但也讓人不敢造次,大膽創新、放膽創舉。 道德( morality )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 mores ( mor/mos 複數型),意為風俗和習慣(...

小詩(98)~(101)

›
2018. 6. 15  Fri. ( 101 ) 抽煙            香煙之於大人 猶如 奶嘴之於小孩 吞吐之間得到滿足 讓人沈醉於雲霧般的 虛幻幸福 ( 100 ) 璀璨一瞬間 一道亮光 倏地劃破夜空 快速...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略談「讀經教育」

›
2018. 6. 14  Thurs. 「 讀經教育 」 略談 「天下父母心」,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各式教育包括才藝等,總是覺得愈早愈好,包括語文、音樂、美術乃至運動等。 教育要從小紮根,兒童讀經也是不少人所倡導,但同時亦有人反對,認為涉及意識型態灌輸,太...

菩薩之情與勤

›
2018. 6. 13  Wed. 情與勤 解脫道修行倡言「斷情滅愛」,菩薩道則是「轉情化愛」,對情愛不再是消極排斥,而是透過「拉長情、擴大愛」來「轉情化愛」。 因為「有情」,所以眾生感知到苦痛,也因為「有情」,而不忍眾生受苦。可知「情感」在大乘佛法修行上具重要...

知識的偉大與渺小

›
2018. 6. 12  Tues. 知識的偉大與渺小 每一次坐飛機從天空中俯看大地,就感到人類的偉大與渺小;偉大是因為人竟然可以在高空中飛翔,渺小是因為人在寬闊天地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人類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渺小的;人之偉大與渺小,似乎也意味著知識的偉大與渺小。...

宗教的禍害!?

›
2018. 6. 11  Mon. 宗教的禍害!? 不管是「以情感之」或「感之以情」, 宗教信仰與情感 / 感情皆離不開關係,也因此不能純粹從理智的角度來設想,若以理智評論(甚至批判)信仰,恐有「稻草人謬誤」之失。 然僅以情感抉擇信仰,成之在情、敗之亦在情。在...

小詩(94)~(97)

›
2018. 6. 10  Sun. ( 97 ) 還情愛的債 在激烈爭吵後 捫心自問 當初為何娶嫁 ? 待償還 情愛之債 圓滿人生功課 此生再無遺憾 再無怨嘆 … ( 96 ) 道路施工 炎熱的天氣裡 工人在擁塞...

珍惜現在的她

›
2018. 6. 9  Sat. 珍惜現在的她 《論語》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 懼 ) 。」父母年齡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他們還在而高興,一方面也因他們年紀漸長而憂懼。 年紀漸長的父母固然如此,面對年幼小孩的心境亦然。小孩漸大、對父母的...

人格上的代價

›
2018. 6. 8  Fri. 人格上的代價 人世間有許多誘惑、許多為難,尤其是義與利之間的兩難。 身而為人,每人都有一做人的「格」,近世以來所重的「人權」,背後所透顯的即是人性尊嚴;且不只是「人格」,國家有「國格」,僧人亦有「僧格」等。而當尊嚴與利益衝突時,...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慈濟的孩子畢業快樂

›
2018. 6. 7  Thurs. 慈濟的孩子畢業快樂 慈濟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我任職的慈濟大學隸屬於教育志業。教育作為一種「志業」,即懷著一種願景及關懷,目的是為了實現理想,而不是為了牟利掙錢。 在慈濟志業中服務,大致有兩類心態的員工,有的視工...

身體之最重要也最不重要

›
2018. 6. 6  Wed. 身體之最重要也最不重要 「四念住」法門被視是通向解脫唯一或共通的道路,其中「身念住」列為「四念住」之首,可知修行先從「觀身」開始,如《成佛之道》說:「惑業由分別,分別由於心, 心復依於身 ,是故先觀身。」 身體是修行的起點、修行...

小詩(90)~(93)

›
2018. 6. 5  Tues. ( 93 ) 妳在那裡 他在這裡 妳有妳的天地 他有他的世界 雖然不再相見 卻不曾少了惦念 惦念妳是否安好? 只要妳好 他一切就好 什麼也都好! ( 92 ) 無為而無不為 ...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高山頂立、深海底行
如如不動固守本位,堅定不移發出聲音;隨緣隨性分享所思,平平淡淡快意一生!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