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御風行 ── 獨白下的哲思隨筆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喜與眾生增上樂、捨捨於煩惱又捨上三心。」《仁王般若經疏》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
學術人與慈濟人 進入慈濟大學任教十數年,尤其現在身兼主管,自覺要多投入慈濟研究,也自許每一年至少都有一篇相關的論文產出。雖然實際的志工經驗參與的少,但慈濟的動態我卻始終密切關注,如大愛台、慈濟的出版書刊等,一直都有觀看閱讀的習慣。   我的學習背景以佛學和哲學為主,從事慈濟研究不...
1 則留言:

師徒互動

›
師徒互動 印順、證嚴師徒因緣不可思議,然兩位僧人行事風格大不相同。印順導師知識性格濃厚,著重於思想理論,證嚴上人則是實務、實踐取向,追隨者普及社會各階層,上至知識份子、權貴富豪,下至草根人物、老弱婦孺等。   印順導師的知識取向,「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師徒互動其...

學術自主

›
學術自主 我所任職的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隸屬於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的一個大學系所,有人以為本所的老師們都必須(或應該)從事慈濟相關研究,我認為這是待商榷的認知。相對的,只要他 / 她教學認真,研究表現良好,具備充足的專業素養,就必須受到肯定。   作為一學術單位,專業研究的自主性與獨立...

利他中完成自利

›
利他中完成自利 大乘佛教的修行大致總括為智慧與慈悲, 「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是悲、智的體現。除以 「 上下」來概括,亦可藉 「 內外」來統攝,修行是 「 內修外行」,內修智慧、外行慈悲。   然依佛法而言,慧學是要有戒定的基礎,證嚴法師對慈濟人的期許是 「 內修誠...

利他情懷的人才培養

›
利他情懷 的 人才培養 隨著「少子化」到來,各個大專院校的招生皆遭遇 嚴峻 挑戰,私校尤其如此,而且情勢只會更壞而不會更好。   過去「拜師求學」 已不復見,反倒是 「拜生來學」(拜託學生來學),師道尊嚴不若往昔,大環境時不我予, 同仁閒談之間時而表露 不如歸去或另求...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少子化與地球暖化

›
少子化與地球暖化 「 少子化」在台灣是一明顯趨勢,人口老化、年輕人比例逐年偏低,甚被視為是 「 國安危機」。於此之際, 「 地球暖化」卻又是舉世共同面對的挑戰,氣候升溫、生態變異乃人類即將面臨的災難浩劫。   「 少子化」和 「 地球暖化」兩個問題擺在一起,可以感覺出弔詭的矛盾(...

學術化的佛教

›
學術化的佛教 聖嚴法師表示:「我們需要人間化、現代化、學術化、實踐化的佛教。」所謂的學術化佛教,其認為是透過高深的研究,使得佛教不至於被民間信仰同化。 [1]   聖嚴法師是現今人間佛教團體中少數出國留學、具有博士學位的佛教領袖,雖因法務繁重、與印順長老治學功力難以相提並論,但確...

從英才到賢才

›
從英才到賢才 有好的學生、好的弟子,在學習上能舉一反三,甚至「青出於藍」,使老師在教學上獲益匪淺,因此古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悅樂。 然英才並非只是智力、學習力或才華的傑出,「教學相長」也未必限於資質聰穎的學生,還包括為學態度和人格涵養等。因此,相對於「英才」當更...

成為想成為的人

›
成為想成為的人 人生在世,都有其身份認同與角色扮演,皆要找到自己定位,成為想成為的人。   成為想成為的人,想怎樣過活就怎樣過活,人生操之在己,想如何愉悅就能那樣愉悅。黃金律說: 「 若要別人怎麼待我,我就那樣對他」( treating others as one wan...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慈光照耀

›
慈光照耀 2021 年 12 月 11 日藉著 輔大 宗 教 系 舉 辦 的 研討會 因緣,特意來造訪陸達誠神父 / 陸爸!   神父精神身體看來都很不錯,年高 86 、 87 歲,每次相聚總是令人珍惜;神父宗教性人格特質亦讓人「如沐春風」!   從修道院 / 神學院環境可看出一...

佛教智慧的特色

›
佛教智慧的特色 智慧是佛教的特色,佛教的特色在智慧,那什麼是佛教智慧的特色?大致可從以下三點來說: 一、佛教智慧以理性為基礎,重於知識暨人類的認知能力。 二、佛教智慧以實踐經驗為方法和路徑。 三、佛教智慧以解脫境界為方向目標,導向理想人格、完滿聖者典範。   ...

知識、思想與智慧

›
知識、思想與智慧 世上會讀書、讀很多書的人為數不少,不過有知識是否代表有思想?專業領域的知識成就,如醫師們對自身的醫學知識相當熟悉,醫術也很高明,但平時若對人生、生命的觀照有限,缺乏人文向度的思維探索,恐難稱得上是有思想的人。換言之,思想關乎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光是科學知識是不夠的...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點滴疫苗滙聚愛心

›
點滴疫苗滙聚愛心    今年(2021)五月中旬台灣疫情復燃,在疫苗短缺之際,慈濟基金會於七月宣佈採購500萬劑BNT疫苗捐贈給政府防疫。近來一些企業組織也相繼加入慈濟購買疫苗的行列,慈濟志工亦大力動員起來,透過義賣等各種方式,就是為了補足龐大的資金缺口,令人感佩志工們無私用...

印順法師的福報

›
                  印順法師的福報 印順法師在< 遊心法海六十年 >一文開頭表示:一生為學「福緣不足 ‧ 勉力而行」,之所以修建道場稱「福嚴精舍」,即在於福德因緣有限,認為自己研求佛法而成就有限,只由於福緣的不足,也在該節末尾表示衰弱多病的因緣,浪費他太多的寶...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高山頂立、深海底行
如如不動固守本位,堅定不移發出聲音;隨緣隨性分享所思,平平淡淡快意一生!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