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是否亦有佛性
苦樂關注是佛法的核心,也因此有苦樂反應的生命成為佛教重視的主體,也是六道輪迴所強調的對象,然而花草樹木不在輪迴之中,非屬於輪迴的眾生,或者更確切的說,草木不能說是有情眾生。
「草木有佛性」,實是中國佛學的特色,後代中國祖師論師亦都有類似主張(如天台荊溪湛然之「無情有性」),然而嘉祥吉藏著述中更早提出此說,若以「依正不二」來說,正報是有情,依報是無情。如《大乘玄論》卷3:「以依正不二故,眾生有佛性則草木有佛性;以此義故,不但眾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也。若悟諸法平等,不見依正二相故……若眾生成佛時,一切草木亦得成佛。故經云:一切諸法皆如也。」[1]
可知吉藏主張草木有性,乃是站在一思想高點來闡發此理,意即「諸法平等」、「諸法皆如」;正因「平等一如」,沒有依、正二相之分,一切眾生若可成佛,一切草木亦得以成佛。草木之有佛性,在「無所得空」中證成,如《大乘玄論》卷3又說:「故知於有所得人,不但空非佛性,佛性亦非佛性也。若於無所得人,不但空為佛性,一切草木並是佛性也。」[2]
事實上,吉藏《大乘玄論》論述草木有佛性,與其融通佛性和空性(「空為佛性」)密切相關,當主張一切皆空時,草木亦空,而佛性既是空性、空性既為佛性,因此草木之空性也為佛性,於是一切草木皆有佛性,斯亦可以理解。此或可藉如下形式解釋其理路:
命題一:諸法皆空
命題二:草木亦空
命題三:空性為佛性
命題四:草木有佛性
命題四之「草木有佛性」,乃是順著命題一至三自然而然推導出來,可知吉藏是依佛法的究竟義言草木有性,如《大乘玄論》卷3:「若欲明有佛性者,不但眾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此是對理外無佛性,以辨理內有佛性也。」[3]其中的「理」是指不生不滅的真如法性、不二空性,之所以說「理內」,乃因佛教特有的義理,外道之「理外」沒有此理或不信解此理,「理內眾生」則體悟諸法皆空之不生不滅;吉藏之分理內和理外,又如《大乘玄論》卷3:「又若言一切諸法有生滅者,皆是理外,悉屬外道;若一切諸法無生滅者,皆是理內,則屬內道。」[4]
在佛教義理的論究判攝上,佛性與空性的法義詮釋存在多種可能,有些認為佛性比空性高,有些認為空性比佛性高,也有認為佛性和空性是不一樣的,但卻可以互補的,吉藏則視兩者一致而相通。[5]
綜上所述,佛性和空性合一,乃吉藏思想特色,象徵著佛性與空性的融會貫通。吉藏根據一切皆空,空性通於佛性,也因此佛性遍一切法,進而闡述草木亦有清淨佛性的論點,將佛性(亦也是空性)的指涉擴展到無情世間,此也成了吉藏一大創見。
[1] (CBETA 2021.Q1, T45, no. 1853, p. 40c10-18)
[2] (CBETA 2021.Q1, T45, no. 1853, p. 42a13-19)
[3] (CBETA 2021.Q1, T45, no. 1853, p. 40b9-24)
[4] (CBETA 2023.Q4, T45, no. 1853, p. 40b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