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生命
日前看到國內知名學者「英年早逝」的統計,讓同樣身為研究工作者的我心有戚戚。學者的教學、研究壓力太大,身體出狀況似乎是常見的,學者也成了「職災」的高危險群,學術研究彷彿是個短命的行業。
然是否真如此,我也不太確定,還是人的生命即是如此無常?這幾年敝校確實有些老師於50多歲年紀,或因病往生,或重病在身,讓人在哀傷之餘還多了不捨。
這幾位老師在我互動經驗中,都是相當平易近人的,心中留下良好印象。雖然與他們不算親近,但同校同仁之誼,他們的人生際遇自然而然迴照到我身上,引發我一些省思。
我不認為學者注定短命,反而很多都相當長壽。每一個工作項目或職業內容都有其酸甜苦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與勞苦,因此除了說學術行業易於早逝,更是生命本身的無常。
面對無常生命,每個人都要有所自覺,尤其學者亦然。作學問的人理性發達、思想縝密,反而更容易錙銖必較;然而無常苦迫,一切都沒什麼好計較的,或許正因算得清楚、耿耿於懷,胸口悶塞氣結,於是氣短鳴呼。
知識學問固然是專業,但人生太多價值凌駕其上;學術是冰冷的、生命卻是有溫度的,或者說學術是工具,生命才是目的。
學術界中我或算是個邊緣人,此邊緣是以「求道」為志,而未必僅是為學,但我相信以道業為主的學術關懷,才是回歸生命之實存,以智慧為核心的學問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