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老有所用」

「老有所用」

我們常說頤養天年、安享晚年,不少人50幾歲就退休了,開始遊山玩水或養老。在少子化、老齡化之「不生不滅」時代,今人面對老化與疾病時,該是如何的觀念和心態?尤其佛教關心老病死,更應正視此一問題。

除了「老者安之」,還必須「老有所用」;「老有所用」可說是證嚴法師對弟子的期勉,也是慈濟法門的特色。

「老有所用」原是「壯有所用」,出自<禮運大同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然而證嚴法師認為,人不要輕易認老,人老猶要發揮生命良能,如壯年一樣利他付出,故「老有所用」頗有新意,與「老者安之」可說是相異互補。

證嚴法師年事已高(1937生),猶然是精進、勇猛、不退轉,這就是慈濟的菩薩道精神。證嚴法師以身作則,提出「壽量銀行」、「壽量寶藏」等概念,生命、壽命是無止盡的長河,不需年老就覺得自己不管用,也不要心想退休。

證嚴法師堅持做到生命最後一口氣,近來常提到「生生世世」,既然生命是永續的,乃是承上啟下的行願接力,因此掌握生命尾巴,接續下一輩子行走在菩薩道的因緣,無縫接軌、無限開展。

證嚴法師以此號召,弟子們「以師志為己志」,慈濟宗門的上上下下看到這種精神,如大弟子德慈師父生前80幾歲仍繼續做,其他出家、在家弟子們亦不敢懈怠。「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舟船猶度人」,不只是病、還包括老(「船師身已老」),人在老病之際,只要有心、有一口氣,猶然堅定方向繼續向前走。

證嚴法師生命觀、人生觀,甚至死亡觀相信已有一些研究,另也可以去探討法師的老年觀。「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慈濟盡未來際的菩薩道路,不只提倡「老者安之」,還有「老有所用」,值得一探。

ps. 有同學作慈濟老年長照研究,課堂報告時引起我如上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