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情牽阿根廷

情牽阿根廷

這次隨著太太來到阿根廷,除了與其家人團圓、觀光走走外,也和她的朋友相聚。因不同成長階段和時空背景,過去我與他們沒有交集,但他們都和太太有著深厚緣分。

前兩次來阿根廷時,猶能遇到內人一家的「老朋友」,然十年以來不免世事多變。這些「老朋友」看著太太長大,陪伴、協助岳父岳母一家人度過移民初期適應上的挑戰(如語言文化),如今隨著年歲增長有些已離世,有些則年老行動不便。物是人非,故友或老、或不在,多少令人感傷。

如過去對太太一家人照顧有加的Wanda,去年以一百歲高齡過世。我們曾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多次見面,2016年到歐洲旅遊時,我們還在她義大利熱諾瓦(Genova)的家住了幾天。此外,一些岳父的朋友也因年邁而身體逐漸衰弱,又如這次原計畫要和CarlosElena一家相聚,但他們都已九十歲,行動大不如前,最終也無法碰面,只能透過視訊來彌補缺憾。

這是即將飛離阿根廷前生起的感觸,回想我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是如此。自從我的奶奶六年前過世,感覺我的世界和生命都發生巨大轉變。當長輩們還在世時,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如今,看著我們的「上一代」隨著「老一代」的離去,生命又被迫向前推進一步,進入另一階段。不只爸媽變老了,我們也老了,只有「下一代」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這就是人生的歷程。

儘管生命無常、人事生滅,但曾經的情誼、情義卻不曾改變,心中只有感恩,也更讓人珍惜現存親友之間的美妙因緣;特別是這幾天岳父岳母視我如己出,把他們平常居住的房間讓給我們三個人睡,我們的「食衣住行」也由他們悉心照料,內心只有無盡的感激。

這緣分既微妙又深刻,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陪伴妻女,善待、珍惜她們,以此作為對他們的感念和回報。(寫於88號父親節,今晚飛離阿根廷)

相關文章  從慕尼黑到熱諾瓦   從熱諾瓦回慕尼黑  當個聽話的人 臨別之際  「擁抱阿根廷」之五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太熟悉、太親近、也太容易忽略

太熟悉、太親近、也太容易忽略

家人,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正因為親近與熟悉,常讓我們將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不自覺地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與存在。就像空氣與水,雖是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卻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從未深刻體會——能呼吸、有水喝是多麼值得珍惜的事。家人亦如是,因為親近,反而讓人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甚至變得不再珍惜。

然而,這份熟悉與親密,往往成為彼此傷害的起點。一些話語、一個動作,因為覺得對方會理解、不會計較,我們就少了分寸與顧慮,隨口說出、隨意而為;這樣的隨便和隨性,往往於無形中造成對方的不悅與傷痛。

這些傷害或許是輕微的、不顯眼的,但若一再累積,就如同小小傷口長久未癒,終將造成更深的裂痕。雖未至於遍體鱗傷,卻也留下了不少難以抹去的記憶與情緒。

因此,在家庭關係中,無論是婚姻、親子,抑或手足,都應時常反省自我,懷抱感恩之心,更要勇於表達歉意;因為即使我們無心,對方也可能因此受傷。在親密的關係中,除非有更多正向的互動與溫暖的回饋,否則這些無意間的傷害也將逐漸累積成距離與疏離。

當然,身為家人,彼此的包容與體諒更是不可或缺。正因為親近,有時候一些「慣性」的話語或行為,我們就別太放在心上;但也正因是家人,我們更應該注意形式上的禮數,時時道恩、道謝、道歉,亦隨時將「道別」放在心上,時刻提醒自己珍惜相處的時光。

總結而言,對於家人與親近之人,應保持自省的覺察。一方面,避免因熟悉而忽略、因親近而傷害;另一方面,對於家人的無心之過,也不必過於計較。以寬容、溫厚的心去看待彼此,多看對方優點、少計較缺點,看「有」不看「無」,如此才能真正維繫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數位排毒與3C戒癮

數位排毒與3C戒癮

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二、三十年前,許多事情包括書信撰寫,都還需要手工筆耕,而今幾乎都已電腦打字取代。大量資訊不斷湧入我們的大腦,幾乎人人隨身都有手機,這種便利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癮」,就像毒癮或菸癮一樣難以擺脫。

然而,龐大而快速的資訊,有時顯得雜亂,反而讓我們變得更加焦慮、緊張,甚至恐慌。人們越來越難以好好感受悠閒、輕鬆、怡然自得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壓力和緊繃。而這種壓力又因資訊的過度輸入,讓人們產生「唯恐失之」的懼怕,變得更加貪求。

事實上,科技的發展本應讓人們更輕鬆,如今卻讓我們變得更忙碌,甚而無法靜心享受文字書寫和紙本閱讀的樂趣,我自己亦是其中一個受害者。

相較於此,佛法的修行提倡一種「慢活」和「減法生活」,讓副交感神經得以活化。如《阿含經》中提到「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重於萬緣放下、獨處靜修,這是聲聞乘佛法教導我們「斷捨離」的修持;而科技的發展正好與這種捨斷生活背道而馳。

若從菩薩道的角度來看,科技的發展應是成為「利他助人」的最佳工具。因此,人們應該抱持著正念與覺知的態度來使用科技產品,發揮其「法饒益、有情饒益」的作用。

如果缺乏這樣的自覺,不能以「戒慎虔誠」、甚至「戒慎恐懼」的態度來面對三C數位產品,我們將會更加迷失、混亂,身心問題也會不斷堆疊累積。因此,佛法的教導既要我們能夠捨斷,也要我們能夠善用,做到「役物不役於物,益人亦為人所益」。

相關文章  從佛教視角看AI時代的啟示與應對

對於家人,只有感恩

對於家人,只有感恩

家庭關係,無論是婚姻、親子或是手足,乃每個人生命中都必然的人際連結。只要是人,就有父母,而家庭正是社會中最基本的單位。然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人之間意見不合,甚至爭執,難以完全避免。無論如何,都不該因一時的怒氣或負面情緒,而輕易做出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決定。

家,是講感情的地方,不必斤斤計較誰對誰錯。只要靜下心來想想,在你最無助、甚至病痛纏身或行動不便、甚至重殘臥病在床的時候,誰會一直在你身邊守候、照顧你?在世間情理之中,家人往往就是那個最後不離不棄的存在。

親人之間,不需對彼此要求太多,這樣大家才能過得自在些。把標準與門檻放低些,生活上彼此多一點照顧與體貼。即使夫妻之間興趣不盡相同,父母與子女各有想法,也不要強求全然契合或夫唱婦隨、亦步亦趨等。讓每個人都能保有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與個體性,互相給彼此自由與空間。相反地,若一味想要掌控與改變對方,只會帶來徒增痛苦與疲憊。

家人之間不同的興趣與性格是很自然的事。雖然「愛人同志」當然是最理想的,但這種緣分可遇不可求,一切隨順就好;猶如證嚴法師所說的「感恩、尊重、愛」,如此真心誠意相對待,這才是家庭中最核心珍貴的價值,其他的皆是其次。

多用感情去思考,多以溫柔善待彼此,這是「家」之所以可貴的地方,也是人性最令人觸動的美好面向。

相關文章  婚姻四種可能

阿根廷西北旅記

阿根廷西北旅記

阿根廷,這個位於地球另一端、恰與台灣呈對角線的南美國家,與台灣相差整整十一個小時。原本在台灣就睡眠不佳的我,來到這裡後,更因時空交錯、錯置有時甚至醒來時分不清身在何方、是日是夜。

從啟程搭機橫跨多個時區開始,這段旅程歷時約二十天——自七月二十二日台灣出發,至八月八日搭機離開阿根廷,返台已是八月十日。光是搭機與轉機的時間就佔去了將近四天。跨越天南地北的遙遠距離,讓人感受到緣分的奇妙,沒想到我竟與阿根廷有緣,過去十一年間竟已造訪三次。

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陪伴內人返鄉探親,與家人、朋友團聚;二是藉機四處走走、旅遊。此行特別去了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Salta)和胡胡伊(Jujuy)兩個省份,停留了六天五夜。這兩個省份位處邊境地區,緊鄰智利、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地形地貌極具特色,不僅有高山起伏、獨特的動植物生態,還有峽谷、鹽田,以及充滿本土色彩的傳統文化藝術、舞蹈等。海拔從一千多公尺到四千多公尺不等,群山連綿、壯麗遼闊,因為含有多種礦物,呈現出豐富多層次的色彩。

令人驚奇的是,考古學家從山中發現貝殼等海底遺跡,推想這裡在遠古時期曾是海洋世界的一部分。此外,這裡還有世界知名的鹽湖,湖水結冰交織著鹽分,白色湖面與湛藍天空連成一線,放眼望去讓人心曠神怡。我們也在歷史考古館中,感受到了古印加王國的深厚歷史與文化遺產,以及歐洲人來此殖民新文明輸入(如教堂)的史蹟。

雖然當地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相當落後,人民的物質條件,包括居住品質、飲食和蔬果種植等,都因地理和氣候條件而顯得艱辛,但從這些住民身上,仍能感受到他們的知足、純樸和善良,他們是這片土地最初的居民,過著原始而自然簡單的日子。

出外旅行總是令人感到愉悅,讓身心放空放鬆;順著旅途中的美景拍下許多照片,這些點點滴滴,都將成為人生中珍貴的回憶,特別是能與心愛的家人一同出遊,更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