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義務之於蔬食的關聯性——
慈心不食肉是人類的義務還是超義務?
近幾年來,我執行素食相關的研究計畫,旨在推廣素食主義,以契合證嚴法師的教導、慈濟理念以及佛教精神。從佛教觀點推廣素食,自然是基於大乘菩薩道的精神,而其核心宗旨便是「慈悲」。
佛教認為我們必須對所有人類懷有慈悲之心,這一點毋庸置疑。
然而,除此之外,其他眾生呢?
我們是否對其他有情眾生,尤其是動物,也負有義務?
我們的責任或義務是否僅限於人類?還是對動物的生命亦有義務保護?
該如何界定自己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我們善待其他動物、非人類生命,這是一種義務(obligatory) ,抑或只是一種「超義務」(supererogatory)的善行?
以上是重要且艱難的哲學與倫理學問題。
這也引申出一個問題:我們吃肉是否不合乎倫理道德?像當代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所主張的:食肉是不道德的,尤其是當食肉者明知那些動物是被殘酷粗暴地宰殺時。
在工廠化養殖的背景下,如果食肉者是不道德的,那麼根據其飲食習慣,我們恐怕得說有超過80%至90%的人類都是不道德的。如此事態嚴重:「人類選擇素食,究竟是一種義務,還是超越義務的行為?」
然而,與Peter Singer相對的,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動物不具人格,動物不像人一樣是理性的存有者,不能掌握道德格律,故牠們不是道德立法王國的一員,但人類仍應該善待之、保護之,因為善護牠們的同時,有助於人類善良品性的提昇,因此康德認為我們對動物只有「間接的義務」,而不是「直接的義務」。
為了釐清我們與動物之間的義務關係,促進人類與動物之間更合乎倫理的良善互動,於是涉及到「超義務」的探討,因此我於2025年8月在德國萊比錫國際佛學研討會上發表了Obligation or Supererogation?:An Ethical Inquiry into Bodhisattva Deeds in Buddhism的論文,析探佛教對「超義務」的詮解,以助於深入探討佛教素食主義的相關理論,在這次報告中也介紹了證嚴上人以及慈濟志業的理念。
就「慈悲護生」觀點,佛教看待我們對待動物也是一種義務,而非超越義務的善行,因為佛教旨在拯救一切有情眾生脫離苦難,不僅僅是人類而已。所以,我們對動物負有不可推卸的義務,此釐清佛教「超義務」立場,將確保大乘佛教與慈濟體系中的素食運動能更順利推動。
作為哲學與人文學的研究取向,不免要拓展研究視野,進行廣度與深度兼備的思考,使研究得以細緻化,兼顧素食議題本身所涉及到的相關倫理學爭議;因此我在德國發表的「超義務」主題,將是我探究慈濟素食主義不可或缺的一環,為進一步研究成果帶來極大的助益。
PS. 使用慈濟基金會補助的蔬食研究計劃,來核銷八月份在德國萊比錫論文發表的相關開支,研發處希望作出關聯性說明,故行文如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