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信仰」與「信仰者論學」
宗教研究當中,學術與信仰的分界未必容易,學者與信仰者因於身分不同,面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學者的研究與信仰者的研究各自關懷點不同,因此方法進路上亦有差別。
「學者論信仰」,往往以學術的理性方式檢視信仰、挑戰信仰,甚至破壞、摧毁信仰,這也是一些信仰者排斥學術、厭惡學術的原因。相對而言,「信仰者論學」,有時是以學術包裝信仰,骨子裡乃是信仰來主導學術。學術與信仰的「兩極」,或可如下所示:
學者論信仰——學術檢視信仰、信仰排斥學術
信仰者論學——信仰主導學術、學術包裝信仰
有些意識型態掛帥的宗教研究生,甚至是已具教授資格的宗教學者,雖然非常認真的寫論文,可是愈是認真,論文愈顯虔誠護教之心,這樣的「護教心切」,恐是「當局者迷」,外人看來反不值得一讀,這是信仰者論學的困境。
相對者,學者論信仰,倘不能同情的理解、感人所感,所做的研究只是空中樓閣,不接地氣、遠離實情,也只是象牙塔的研究,因此印順法師說佛法研究要重其「宗教性」。
可知,面對學術與信仰,學者與信仰者當「將心比心」,視域切換、換位思考,如此才能「通情達理」,以中道平衡的方式來從事宗教相關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