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喜樂而活
如果一件事不能好好地做,快樂地做,那不如不要做。
人生多憂苦,理應為了快樂而活,用佛教的話來說即是「離苦得樂」。既然人生活的種種,包含食衣住行等最終是為減少痛苦,那麼快樂地享受每個當下,並從中獲得喜樂,便應是所有人需領悟的智慧。
這如同《論語》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此處的「樂」,概括了兩種層次:一是自得其樂,二是樂於助人。凡世間所有事物的目的,都是導向少憂少苦、轉苦為樂,這樣的樂不僅是自我的滿足,亦是利他之樂,體現在助人為善、助人為樂之中。
自得其樂與樂於助人,前者側重自利,後者著重利他。然而,即便行利他之事,其亦是自利的展現,因為幫助他人也能帶來自身的喜悅。
因此,當探究「為誰辛苦、為誰忙」時,最簡單的答案是: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快樂,我們選擇甘願付出、歡喜承受,這促使我們轉化昇華心境,去欣賞、去享受、去融入每一件事。
凡事皆能好好地做、從中感受喜悅並喜樂地活著,這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勝利,成為人生最佳勝利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