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親親寶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親寶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適應孩子長大

適應孩子長大

女兒今年十歲,雖然還處於童年階段,但「女大十八變」一直在我心中浮現,漸漸感覺到,過去天真爛漫的時光將一去不復返;孩子長大,父母的心境也必須隨之轉變。每當回想起她幼時的純真可愛,我心中總是充滿甜美,但隨著時間流轉,若沒有調整好心態,仍以為她還是從前那個孩子,便會因此感到失落。

養育孩子的快樂,或許在學齡前最為愉悅,到了小學中年級,孩子會變得不同,升上高年級後更是不一樣。然而,這是人生的必經過程,孩子終究會長大,將來也會有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家庭,成為一獨立的個體。

對待年幼小孩不用講太多話,很多時候就是親親和抱抱,長大了慢慢要多一點深刻的思想對話和交流,然而聽爸爸講話(未必是聽爸爸的話),小孩未必能夠接受,畢竟已漸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也看出養小孩跟養寵物迥然有異,養寵物如貓狗,牠們大概就是如此、只能如此,小孩隨時都在動態中長成,時而要「依機設教」因應之;當然愛貓愛狗人士也要面對其壽命不長的殘酷現實。

我常和太太聊起,女兒現在十歲,再過幾年十八歲上大學後,很可能就不在我們身邊了,特別是在花蓮,大學就讀選項有限,將來她很可能到外縣市甚至國外讀大學。所以,我們能與她親密相處、共同生活的時光,大概也剩下這幾年了。

許多家庭主婦一生將心力放在家庭,尤其在照顧孩子上,等到孩子長大,各自擁有生活、家庭和事業後,她們的人生重心會突然失去方向,感到巨大的落差;然如果能了解佛法所說的諸行無常、生滅變異,大概不會有這樣的心理反應。

如此,為人父母也是一門學問,要學會陪伴、同時也要懂得放手,否則當孩子長大不在身邊時,那種失落感會相當強烈;而真正會陪在身邊的,還是另一半,即所謂的「老伴」。所以,儘管愛著女兒,但更應該珍惜的是自己的枕邊人,女兒是我們共同所愛,但「老伴」才是一生相依相偎的愛人。

孩子永遠不會知道父母有多愛他,直到自己也成為父母,這是我過去的體會,現在依然如此;孩子愛我們,無法像我們愛他們那樣,這似乎是親子關係的常態。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成為自己的貴人,才有能力去成為家人與他人的貴人,這樣愛才得以延續、擴大,讓她用同等的心對待下一代,如同我們愛她一樣。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太熟悉、太親近、也太容易忽略

太熟悉、太親近、也太容易忽略

家人,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正因為親近與熟悉,常讓我們將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不自覺地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與存在。就像空氣與水,雖是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卻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從未深刻體會——能呼吸、有水喝是多麼值得珍惜的事。家人亦如是,因為親近,反而讓人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甚至變得不再珍惜。

然而,這份熟悉與親密,往往成為彼此傷害的起點。一些話語、一個動作,因為覺得對方會理解、不會計較,我們就少了分寸與顧慮,隨口說出、隨意而為;這樣的隨便和隨性,往往於無形中造成對方的不悅與傷痛。

這些傷害或許是輕微的、不顯眼的,但若一再累積,就如同小小傷口長久未癒,終將造成更深的裂痕。雖未至於遍體鱗傷,卻也留下了不少難以抹去的記憶與情緒。

因此,在家庭關係中,無論是婚姻、親子,抑或手足,都應時常反省自我,懷抱感恩之心,更要勇於表達歉意;因為即使我們無心,對方也可能因此受傷。在親密的關係中,除非有更多正向的互動與溫暖的回饋,否則這些無意間的傷害也將逐漸累積成距離與疏離。

當然,身為家人,彼此的包容與體諒更是不可或缺。正因為親近,有時候一些「慣性」的話語或行為,我們就別太放在心上;但也正因是家人,我們更應該注意形式上的禮數,時時道恩、道謝、道歉,亦隨時將「道別」放在心上,時刻提醒自己珍惜相處的時光。

總結而言,對於家人與親近之人,應保持自省的覺察。一方面,避免因熟悉而忽略、因親近而傷害;另一方面,對於家人的無心之過,也不必過於計較。以寬容、溫厚的心去看待彼此,多看對方優點、少計較缺點,看「有」不看「無」,如此才能真正維繫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成長的軌跡

成長的軌跡

女兒今年已十歲,但看起來比同齡的小朋友都還小,暑假過後便將邁入小學高年級。曾聽聞女孩在十歲過後,成長的腳步會明顯加快,預示著青春期的悄然來臨。回顧她六歲以前的時光,那仍是稚氣未脫的純真年歲,而今作為父親,我已能感受到與她之間的互動模式,正隨著她的成長而產生微妙變化

這個酷熱的暑假,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帶她去游泳,一直以來她都習慣跟隨我到男更衣室沐浴。我常覺得兩個人共用一室,狹小的空間容納兩人實在侷促,這幾年也隱約覺得女兒日漸長大,父女共浴不再那麼合適。

然而,她卻總說「沒關係」,或許是對陌生環境的一絲不安,讓她堅持留在熟悉家人的身邊尋求安全感(宿舍五十坪的空間她現在也希望我們陪她上廁所,尤其晚上);若她與母親同行,自然是去女更衣室。她曾提及女更衣室的潔淨,我也鼓勵她試著獨自到女更衣室。

終於,暑假這近兩次游泳,她獨自走進了女更衣室,更換衣物、洗澡、吹頭髮、泳衣脫水等,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

看著女兒能夠獨當一面,我的心中自是感到欣慰——女兒真的長大了,然而也油然升起一股夾雜著喜悅與不捨的情感。

這份喜悅或許有些「自私」,卻也真切地讓我意識到,父女之間親密互動模式巧然轉變,隱然浮現一種「告別」的感受,往後我們再也不可能像兒時那般,一同沐浴了吧!年幼時的父女共浴,是多麼純真無邪,令人歡喜的親子時光。小時候一起洗澡,那是最單純不過的親情,沒有太多尷尬,至今仍是心頭甜美的記憶,然而成長的軌跡就是如此,不容回頭。

小孩長大的腳步是不會停下的,當她一步步走向獨立,我們只能欣然放手,並默默守候在她身後。

我對妻子提及,每當翻看她學齡前嬌小模樣的照片與影片,心頭便湧上無比的甜蜜之感。孩子那份天真爛漫的童真,確實是世間無可取代的珍寶,成為我生命中最溫馨溫暖的部份。

然而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壓力,遠比我們那一代沉重得多。課業繁重,學習競爭激烈,孩子們很早就被推向「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競爭壓力中。童年,不再只是無憂無慮的玩耍時光了,而正逐漸被現實的重量所取代

儘管如此,我依然衷心期許我的女兒,能永遠保有單純良善的心;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善良的人格質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她此生有幸生於我們這個家庭、慈濟的大環境,雖不能說是「富幾代」,但至少衣食無憂、不愁吃穿;知足常樂、平安淡然地過活,已是人生的至福。

希望她能把既有的福份化作助人的力量,將愛心擴散出去,為這個世間的苦難,盡一份心、做一點事;這樣心靈富足人生,是我對她最大的期許。

相關文章  「思無邪」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小時了了與大雞慢啼

小時了了與大雞慢啼

過年期間到一位好朋友的家中拜年,其家人具有「通天」本領,可以探測一個人一生的生命劇本,為我們一家3人的八字估算了一下,說道小女是「大雞慢啼」,對此我心理頗覺釋懷。

女兒自就學以來,成績一直平平,沒有太大或太多出色表現;不輸在起跑點上的競爭年代,讓我們有些擔心,深怕她遠落於人,她卻表現出一副「知足常樂」,常覺得這樣就很好。

現今小孩的家長愛子心切,多半強力栽培,子女成龍、成鳳,然而這位命理師的鐵口直斷,讓我們稍感放心,願意相信他所說的。

「大雞慢啼」或有一點「路遙知馬力」的意思,人生道路就像一場馬拉松,不到盡頭難分勝負,有些人「小時了了」,有些人「大雞慢啼」,當然也有一些人小時了了,大時了不得,老時更不得了,等於是從頭到尾都是人生勝利組,一路長紅,這當然是最佳狀態、最好旅程。

然相對於一帆風順、一路領先,也有小時不了、大亦不佳的情形;排除這兩種極端,中間就有許多種可能。

人生應該放寬眼界、放大視野,在人生的上半場是贏家,不見得是好事,反而爬得越高可能摔得越重,相對的不急功近利、不增強好勝,如同鴨子划水,反而可以細水長流。

人生就是如此,慢慢賺、穩穩賺才能久久賺,回想我年少時表現亦不算好,到了大學年紀才更明確自己要走的路,而且開始「急起直追」,如今生活也算差強人意,或許女兒也有我的命盤,算是晚熟型的。

命理師解除了我的擔憂,或也是過年的一種收穫。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一場噩夢

一場噩夢

一天清晨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夢,夢到小女正跟一個接近中年的男子談戀愛;接近中年,大概就小我幾歲或相差不大,怎麼會有這樣的老少戀情,甚至是不倫之戀?

在夢中我極力說服她結束這段關係,畢竟還小,不是戀愛的時候,而且對方年紀又大,絕不是一個門當戶對的交往。

在多方說服之下,甚至我撂下重話,表示要斷絕親子關係。女兒終究是自己的女兒,在極力說服之下欣然接受,畢竟她和父母的連結依舊緊密,而我也在睡夢中倏然驚醒。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夢呢?令人莫名其妙,醒來只覺得是場噩夢,即便是「顛倒夢想」,仍心有餘悸,回過頭看看她稚嫩臉龐,猶然深沈熟睡著。

小孩結婚,就是另成家庭,把孩子交到另一個人手上。既然是新的家庭,就不再以原生家庭為重,這時父母親總是希望找一個讓自己放心的對象,安心的放手把自己所愛,交到另一方手上。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一般人來說是天經地義,小孩長大自有這一天到來,即便心裡不捨還是必須歡喜迎接;當父母的,只求她一個好歸宿,在父母的祝福下有著幸福美滿的人生前景。

「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當然這句話泛指所有孩子,而不限於兒子,且不只是父親、也有母親,因此「有其母必有其子」,也是相通的意涵。這意味著父母親對於小孩的深刻影響,此從我們過往的成長經驗即可確認,我們都在自己身上看到父母影子。

既然父母親在小孩身上烙印不可磨滅的印記,如此父母親留給了小孩什麼,就值得留意,是好是壞,父母皆脫離不了責任,也因此「養不教」父母之過,這句話實有其理。

跟女兒的互動,多半是愛卻少了敬,多了親密缺少了嚴厲,這是近來自我反省的領悟,長期下來對小孩的學習成長,將有負面影響。

小朋友生活習慣的養成,紀律和規矩的觀念,必須在家庭教育的點滴中去學習認識;如果年幼習慣不好,長大之後定型就很難改,之後辛苦的是未來一起生活的伴侶,所以帶有威嚴的管教是必須的。

然嚴格教養小孩,必須先「以身作則」,大人都做不到,要求小孩能守規矩是不太可能的,小孩一切都看在眼裡,自然而然心裡有一把尺,也因此先反諸己,才有資格教養下一代。

可知對小孩嚴厲是好的,但前提是父母自己也要做得到,「身教重於言教」,即在於此。

養兒育女都是父母自我審視、自我提醒的過程,為了小孩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也因為這樣的改變,小孩才有可能變得更好,否則就是自身業力習氣的相續,把上一代的「慣習」繼續「流轉」給下一代,原生家庭的親子教養,就是日後究責所在,為人父母不可不慎。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一瓢水」

「一瓢水」

我們常說「重質不重量」,這用在家庭成員的看待上,似乎也是類似的,雖然質、量俱佳會是件好事。

我們一家三口人,算是名副其實的「小家庭」,人口簡單也因此生活單純。然而雖是三口人,要應付的事情還是不少,但終究只有三個;如果僅是夫婦兩人,雖也樂得輕鬆,獨享兩人世界的靜好,但感覺上仍顯得冷清。

如果過多當然也不好,以我們的條件來說,大概不超過兩個孩子是合宜的數字。

在學校班級的安排上,不少皆朝向「小班制」,規模小的班級,老師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教學品質上自然而然更為理想。

對比學校的小班制,我們是小家庭,因為只有一個小孩,所以心思都集中在她身上,互動之親密自是不待言語,深度取代了廣度。

雖然隱約有個缺憾,我們只有一個小孩,但反過來想,還好有一個小孩。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女兒就是我們的一瓢水,也藉這一瓢水,豐富滋潤了我們的情感生活,雖然在佛法看來這猶是貪愛染著的生死流轉。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生命的延續與輪迴

我的女兒

女兒已經八歲,代表我們的父女因緣、父女之情已走過了八年。女兒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乃生命中不可思議之事。從現在的她看見過去的自己,那個既熟悉又遙遠的自己,只能說「似曾相識」。 

每位父母與孩子的緣分,因於福德不同而有深有淺,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怎麼看孩子都不像自己,甚至不是自己的,因此雖是親情,卻少了一種「親」。 

從女兒的身上我也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姑且不說優點為何,在缺點上,不少的習氣、小動作等,都可以看到彼此的影子,而這只有一起生活的人才會知道,因此她的媽媽、我的太太旁觀者清,看得最清楚了,「父女聯手」,也真讓她受不了。 

當然有時我也受不了我的女兒,但這何嘗不是我小時候的自己?調皮的小孩比較快樂,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因為我很調皮,我從女兒身上也看到這點。只不過女兒似乎比我高段,我是「裡外合一」,但她的調皮往往只在家裡,出門在外只讓人覺得她乖,這是她識相的地方。 

順著相似的行為模式,跟她爸爸一樣的「慣習」,縱然我不喜歡,但也是苦笑接受,或者又氣又笑,這也是一種「果報還自受」。如此的業緣流轉、因果報應,親子關係之間既是生命的延續,也是生命的輪迴。 

只不過性格的缺失帶來自身困境,甚至帶來苦痛與傷害,我曾深切經歷過,如何防患未然,避免重蹈覆轍,乃是我要留意的,在「命運共同體」體認下,身為父親可以傳承給女兒的。  

相關文章   看見另一個自己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正直良善

正直良善

一般而言良善的人是走在正道的人,正直的人往往也是良善的人,但此兩者細部而言仍有區別——良善的人未必都正直,正直的人也不一定就很良善;正直與良善之間存在剛與柔的不同力度。 

良善或善良往往有一顆柔軟的心,然而柔軟若失原則、只是迎合討好,這樣的柔軟不過是一種軟弱,也因此柔和良善的同時也必須剛毅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否則只是好心腸的濫用。這是大部分良善好人所不容易做到的,不想得罪人,以至於片面討好,甚至默許不公不義。 

真正的良善不是一種憐憫,而是一種道義,對於弱勢的關懷以及貧困的濟助,不是因為同情他、可憐他,而是出自於責任的承擔,正因為道義,所以做起來義無反顧,乃是雄健的、勇猛的。 

慈善是一種道義,而不只是出於憐憫,因此在別人的苦痛中,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愛心,而是對他人的責任。 

相對的,一個正直的人,雖然剛正不阿,但若少了一分柔軟心思,將顯得粗糙魯莽,不夠細膩敏銳,不懂善解人意。 

是以正直良善可說「剛柔並濟」,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得以平衡涵養一個人的整全品格。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思無邪」

「思無邪」

小女今年已經七歲,八月底要上小學二年級,孩子越長越大,越有自己的主體性,不再像幼兒時期可以任意地輕輕抱抱,卻有自己的認知與判斷以及對身體的自主。

 

然而在爸爸心目中,女兒永遠是女兒,親親抱抱所傳遞的父女情感,猶是自然天性,而且這樣的親密感,也讓人享受到所謂的「親子之樂」。

 

雖然我還是喜歡跟小女抱抱,但是這樣的親密互動,內心是有一分覺知的,也就是「發乎情,止乎禮」,雖有親密的情感連結,但也自知分寸所在,哪個地方可以觸碰而哪些要非常的小心;一旦有任何猶疑,就應該停止或儘可能避免。

 

怕小女再大我就抱不動了,或她再也不想跟我抱了,因此前一陣子跟她做一個約定,每天都要抱抱一下。我也常跟她說,妳長大後爸爸就不抱妳了,女兒覺得困惑,我只跟她說妳越長越大、越重,爸爸再也抱不起來。我還問她說可以抱到幾歲?她天真的跟我說可以抱到100歲,這顯然是童言無忌的稚氣話話,即便我很希望那是真的,然而我心裡明白再過兩年可能就非如此,尤其「吾家有女初長成」,幼女慢慢蛻變成少女,身體有了變化,屆時只能很簡單、保持一定距離的擁抱。

 

「思無邪」,就是現今我跟女兒擁抱的一種心境感受,很純淨的親子關係的享受,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而且也很珍惜這樣的擁抱,因為等她大了,再也不會想抱我,而我再也不那麼方便抱她了!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吾愛妻女

吾愛妻女

一月份是特別的月份,除了是新年度的到來,也是我太太和女兒生日的月份,兩個我生命中重要的女人。另一是結婚紀念,十年前的一月我們結了婚,不知不覺已滿一個年代(decade)。 

因緣的牽引讓我成了家、有了小孩,不再是一人單身時的無拘無束、無牽無掛,但失去了個體自由換來的是家庭的依靠和親情的慰藉,現在想起來是相當值得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為何而活>(What I Have Lived For)自傳序言,開頭提到三種熱情、簡單卻無比強烈的主導他的生活──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以忍受的悲憫。(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對愛的渴望」同樣的讓我選擇了婚姻,雖然在佛法來看亦屬染欲的貪著、情愛的糾葛,但畢竟猶是「具煩惱身」,就現實低頭而嘗試在紅塵修。 

無悔這個婚姻、這個家庭,在於我有一個好太太、一個可愛的女兒。儘管佛法說「諸行無常」——「積聚皆銷散,合會要當離」,但此時此刻確實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美好;尤其在受挫、失意、生病、受苦時,更知道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不只是無悔,更應該說是感恩有這樣的太太和女兒,常覺得我是很有福的。然而夫妻還是會吵架,甚至怒不可遏、怒目相向,但自知都是深愛彼此的,因此雖有零星戰事,但很快就過去、和好如初。 

身在福中當知福,其他一切就是知不知足的問題。近來偶然生起的念頭是告訴自己要活得好、活得久,讓這樣的幸福能夠延長、能夠持續,否則不只她們有缺憾,我也有莫大的遺憾。 

相關文章 無盡感恩 賢妻良母 最好的朋友 我有一個好太太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即刻把握

即刻把握

年幼的小孩和父母親蜜的時間有限,尤其父女之間畢竟性別不同,男女有孩子漸漸取得自身的主體性、身體的自主權不是那樣想抱就能抱。

女兒依舊是心頭肉、小鮮肉,只不過是有「嚐鮮期」,儘管父女情深,但時間到了互動的模式也不同。

小女今年上小學了,猶想起抱在懷裡的她,換尿布、澡盆洗澡的她,但現在都不假我們之手。

現在作任何事,只要她想要人陪、需要人陪不管是上廁所、洗澡、做功課、玩遊戲等,就儘可能陪一下(唯一不需要人陪的是看電視和平板),能抱的話也儘量抱。

因時間有限,小孩成長的光陰很快就過去,而且一去不回,眼前能把握的就即刻把握,待這一切都過去她已成獨立個體,往後我回想起亦將了無遺憾!

攝於2021.10.31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小詩(1358)~(1361)憶兒時

2021. 6.8  Tues.

1361

照片中的人影

似真若假

忘了曾經的路

小孩已然長大

她行走的足跡

我用皺紋印記

 

1360

素未謀面的妳

為什麼跑到我家裡?

從妳看到自己

時而讓我又驚又喜

 

1359

小孩漸大

父母漸老

時空相續

變中有序

以情相繫

不離不棄!

 

1358

換尿布

想她小時候

有愛就不臭

有愛就忍受

只因心頭肉!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小詩(1330)~(1333)愛家四首

 2021. 5.1  Sat.

1333

再給抱一下

當妳還小的時候

讓我牢牢記住

此時的妳

只怕妳長得太大、太快 


1332

半夜熟睡之際

/他的疼痛搖醒了我

是氣急?是憐惜? 


枕邊情誼

表露無遺

 

1331

回到家

小孩活蹦亂跳

妻子燒飯煮菜

熟悉空間

所愛的人

一切疲憊走遠

 

1330

女孩

成為妻子

當了媽媽

再變成老 


請別難過

我會永遠記住

青春美麗

始終是妳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