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每日極短篇15

2014. 9.29 Mon.
相忘道術
「相忘乎江湖」是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指泉水幹涸,兩條魚被迫相互呼氣,以口沫濡濕對方來保持水份,但如此苟延殘喘,實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魚在江海中自在悠游,彼此互不交涉。

而相對於魚相忘乎江湖,《莊子》還說「人相忘乎道術」,表示魚是因水滋養而存活,人則是因「道」的庇蔭而生活;而魚依水而活故必須有一定的空間和食物(「穿池養給」),但人在道術之中卻是「無事生定」,即無為無事才是恬淡自如、最安定的生活。

《莊子》以魚之於江湖,來比喻人之於道術,意境實為優美。一者代表「道」對於人的重要性,猶如沒有水就沒有魚,二者顯示人依順著「道」才能如魚得水般悠然快活,三者說明人在「道」中儘管地盡其在我,過好自己的生活,不用管別人怎麼想、怎麼做,只願他們同樣在道術之中。

「相忘於道術」可說是近年來我對人際關係的一種態度,希望自己在真理追求中安身立命,同樣也希望別人在真理中安身立命,大家即便少有互動、聯繫,但卻在同一條路徑上默然相伴!

2014. 9.28 Sun.

2014. 9.27 Sat.
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今天到佛教弘誓學院參加第25屆研究生佛學論文發表會,由我講評一篇關於「死刑」和「護生」方面的論文。發表人長期在監獄工作,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死刑犯,他在文中描繪死囚面臨死亡的心理過程,讓人一窺黑暗角落中,因鑄下大錯而禁錮隔絕的生命,讀後感觸頗深。

諸多先進國家皆已廢除死刑,或者不再執行死刑,而台灣死刑仍存在,但是存廢與否近來也多所討論;因帶有一定爭議,故死刑定讞許久的囚犯,長期處在「等死」狀態,隨時都有可能被抓出去槍決,而這種生命懸在半空中的不確定、不安穩感,折騰和煎熬可想而知,不如定讞後速斷速決的直了暢快。

死刑可論究的問題頗多,就佛教慈悲護生的立場,當然是主張「廢死」。佛教認為,這世界沒有犯錯犯罪的人,而只有愚痴無明的人,也正因為愚痴無明,才會犯錯犯罪;而且每個加害人本身往往已是受害人,常因內心承受許多痛苦,而把自身的苦拖連到他人身上。

大乘佛法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事實上人間煉獄處處皆是,凡是身處極苦境遇中的人,即如地獄般的過活,都需要菩薩們的關切關懷。同樣的,我相信牢房裡也有許多痛苦靈魂,「我不入監獄誰入監獄」,希望我們社會能多些同情、寬恕,對這些邊緣人伸出接納雙手以及深摯的教化陪伴。

2014. 9.26 Fri.

2014. 9.25 Thurs.

2014. 9.24 Wed.
焉知非福
如果一個人因一場變故,換來不同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我們是否樂於接受這變故呢?例如生場大病(如得癌)、意外節肢等,至此之後的人生態度是否因此而不同呢?

我想必會有所不同的。如得癌後,已不能像以前一樣恣意妄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幾點睡就幾點睡;而因節肢而殘廢,哪怕僅是一根小指頭,在外觀美貌上及生活便利性即有一定影響。

然人生的變故焉知非福?例如人生了大病,往往提升生命的警覺性,除了激發求生意志、求生本能,亦學習珍惜每一天在世的生命。因此雖然病了,但確可病得很健康、很充實。就像佛教修行中要人做無常觀,而今無常已然發生自己身上,不時自我鞭策,成為唯一的選項,好比單國璽樞機主教曾視體內的癌細胞是天主派來的「小天使」,付予他更大的任務使命,而不因年老就此退歇。

「性格不改,疾病不除」,王鳯儀等賢者所提倡的「性理療法」的理論基礎在此,包括現在歐美風行的正念療法,透過心的轉化與行為的改變來幫助治病及調養身體。當然「不見棺材不掉淚」者亦所在多有,我們也只有等待他痛苦累積到不可承受時,再期望他的轉化與改變。

2014. 9.23 Tues.
教育避免悲劇
今天從新聞得知一個年輕人狠殺分手女友四十多刀,其中有23刀集中在頸部,幾近於斷頭。

這年輕人畢業於很好的大學,也有不錯的工作,各方面條件俱佳,媒體以「人生勝利組」稱之,只可惜情關難過,不只奪走一個青春女孩的寶貴生命,也斷送自己美好前程。

他殘殺女友的兇惡行徑,新聞報導說是模仿捷運殺人的鄭捷,令人困惑現在年輕人不知道在想什麼。他們並非出身貧寒,缺錢或者肢體殘廢,而主要是觀念偏差,情緒控管不佳,以至於鑄下萬劫不復的錯誤。

這些事件也意味著我們的教育有嚴重缺口,包括生命教育、兩性教育等的忽略漠視,因此我希望在日後課堂中,亦能分享此面向的省思觀察,幫助年輕學子擺脫迷茫和愚昧。

2014. 9.22 Mon.
帝力於我何有哉
以前學生時代,為儘早取得學位文憑而奮力向學,期盼自己找到工作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穩定的經濟來源下,好好的感受人生、思維生命的哲理,不在乎俗世之間的得失。

七年過去了,試問這些年裡是否如願呢?事實上,欲望的追求是無止盡的,總是希望多還要更多,包括要發表更多更好的論文、早些升等正教授、以及對於生兒育女的期盼等。

其實我身處東部,不是任教所謂「頂尖大學,並沒有太多學術資源可搶,亦沒什麼利害衝突,減少人事俗務的應對往來。但如果不能把心思安住在名利之外更有價值的事,豈不可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是描寫古代聖王統治天下,老百姓過著素樸儉約、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朝廷政治的一切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這樣的意境令人神往,簡單純樸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也願我在山水環繞的東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有意義的事,讓名利的一切於我何有哉?

2014. 9.21 Sun.
解行二門
大部份的學者,特別是人文科諸如哲學、宗教、文學等,所學關乎「道」,但對「求道」卻興趣缺缺,大多只志於「理解道」,卻不關心「實踐道」。相對的,修行者有心於「實踐道」,但卻未必願意真誠的「理解道」,視義理探索為畏途,甚而心生鄙夷。

也因為大環境如此,難以找到解行並重的師長暨團體,因此只好自力救濟,靠自己走自己的路。如此,「學者不參加學術活動,宗教徒不參加宗教活動」成了我此時的想法。不過,這裡的不參加是指不主動參加,如果有人主動邀請或有一定特殊性,我也樂於出席參與。

事實上,解行兼備、福慧雙修談何容易?我們只能期許偏重而不偏廢,如此而已。這也代表成佛修行的路漫長遙遠,但相信道心堅固、累劫熏修,一切的不圓滿終在盡未來際完滿成就。
2014. 9. 29貼於花蓮樂息齋

生住異滅

2014. 9.28 Sun.
生住異滅
今天是父親農曆年七十大壽,沒有特別的慶祝,只是全家人齊聚一同用餐祝壽。時間過得真快,父親七十歲,我也轉眼四十了,看著哥、妹的小孩愈長愈大,我自己感覺到愈長愈老,頭髮日益稀疏且轉白。

用完餐後到附近的台灣博物館走走。以前學生時代騎車上學常經過此地,但卻沒有進來過的印象。其中一個展區陳列恐龍骨骼標本和化石,其巨大的骨架身影讓人嘆為觀止,證明恐龍確實存在於這個地球上。

根據網路資料顯示,恐龍最早出現在2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於約6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絕滅,曾支配陸地生態超過16千萬年之久。如此遙遠的年代,已超乎我所能想像的範圍,但是恐龍的滅絕,卻帶給我一定的省思,亦即:恐龍會滅絕,是否人類有一天也會滅絕呢?

事實上,不只恐龍會滅絕,這地球上許多曾經出現過的生物亦已絕種,而所謂的「大滅絕」(Mass Extinction)據現在科學家研究不僅只有一次,如此意味著人類此物種也終會有消滅的一天。

在博物館中看到一個影片《暖化後的未來世》(Changing Climate, Changing Times),想像2075年的地球會是什麼樣態。這個時候的人類,因為「全球暖化」的緣故,都為存活在地球上而奮鬥,包括必須面對非洲沙漠化、水資源和糧食供應等問題,顯示未來人們將過得很艱困、很辛苦。

2075年,我想我很難活到這天,但我們的下一代卻必須去面對。雖然「全球暖化」成因為何,說法不一,但人為的破壞當是要因。以前的人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是「前人砍樹,後人曬太陽」,現代人為求自身享受,恣意揮霍妄為,徒粍有限的生態資源,結果是債留子孫,等著我們的後輩收拾爛攤。

佛教說「生住異滅」、「有生就有死」(生老病死),中國人也說「盛極必衰」;同樣的,既有地球之誕生就會有地球之毀滅,走向滅絕滅亡是人世間之常,只不過我們是否都已作好準備,面對世間的無常生滅呢?

僧相與僧格

2014. 9.26 Fri.
僧相與僧格
接觸佛教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年來在佛教界所看雖不多,但也不算少,對於不同宗教師的不同風格,我心理自有一番評價。

例如我並不喜歡某些宗教人士的權威性格,偶有出家眾依著佛教傳統,穿上僧袍即自認為是「僧寶」或「福田」,高高在上,以形象論僧格,要求在家人必須禮遇恭敬,這點令我礙難接受。

事實上,愈是修道有成、品德高尚的修行者,愈是謙遜和柔軟;相反的,若僧人表現出優越心態,以「僧寶」之姿傲視信徒或一般民眾,這不只不會讓人尊敬,卻只會使人避而遠之。

僧人之自恃甚高,一如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以身份、出身來論定尊卑,而不是以道德、智慧來評定;而此專斷心理下的階級歧視,正是佛陀所要打破的,因為背後象徵著無明和愚痴。

在此同時,我們也要鼓吹佛教徒能「以法為師」,培養自依、法依的獨立修行人格;否則一昧地順從逢迎,助長宗教師優越、威權的煩惱習氣,這或也是某種「惡業」的造作。

走自己思想的路

2014. 9.25 Thurs.
走自己思想的路
今天安梧老師給了本學期第一場專題演講,講題是「生活世界與意義詮釋」,大概有十五個師生參與,演講內容帶有他一貫的創意但又抽象深奧,我自己不少部份也似懂非懂的。如果從「分析哲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析深究,想必有諸多討論的空間。

安梧老師是台大第一個哲學博士,我是第五十個,然他成名甚早,諸多概念的提出,令學界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儒學革命」、「後新儒學」、「公民儒學」、「道的錯置」、「存有三態論」等。當然創意、新意的同時,往往伴隨的是非議、爭議,因此部份學界人士不以為然,包括同屬當代新儒家的師兄弟們也語多保留。但這又何妨?本來哲學就不該拾人牙慧,而當勇於走自己的路,在思想見解上特立獨行。

現在的中國哲學界總是「照著講」得多,真能「接著講」或「換個方式講」,實屬少數,都傾向制式、中規中矩的論述和研究,這樣的好處是四平八穩,壞處是流於平庸普通,難顯哲學之作為哲學在思想上的狂野奔放。而當有人以不同路徑開展、建構自己的哲學,放膽於哲學創作,姑不論觀點正誤,這樣的動機和出發點即可給予一定的肯定。

安梧老師素有「才子」之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天資聰穎、才華洋溢,因此當他提出洞見新見時,台灣學界同儕間欣賞之餘,眼紅妒嫉亦可想而知,往往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但如果放眼到中國對岸以及世界性的儒學研究,「林安梧」三個字偶列名其中,專章專節的討論所在漸有;這些海外的學者跳脫出台灣,不涉及學派好惡乃至學術利益的考量,有時反能更客觀的評斷功過得失。

安梧老師也鼓勵我做自己的哲學,但現今學術大環境時不我予,日益制式化、標準化及專技化的學術走風,實難容個人特色之施展。所以若要在學術界立足發展,不免要遵守既有的遊戲規則,除非已是素孚名望的資深學者。如今,我只能在穩定中求發展,漸次摸索自己的路,屬於自己思想的路!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每日極短篇14

2014. 9.20 Sat.
颱風偶思
今、明兩天原本要到力行佛學院上課,但因「鳯凰」颱風來襲而延後課程,所以原訂時間空出,讓我稍事歇息,回想返國這幾天的心情點滴。

不知為什麼一回到台灣,先前的時差問題就消失無踪,睡眠時間自動回調,或許這裡的「水土」對我而言再熟悉也不過,因此自然地適應起來。只不過台灣近來出奇的熱,連地理位置偏南的香港都比台灣多分秋天涼意。

其次,看著內人愈來愈大的肚子,心理是歡喜又牽掛。歡喜的是一個新生命即將誕生,牽掛的是未來命運難測的旅程。我想對於小孩成長的一切,往後我將有更多話想說、更多思索要進行。

此外,第一週上課也特別用心。在政治上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教育上即可說「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其中教學不只是學問的問題,而且也是「做人」的問題,能滿足、照顧到學生知識上的需求,才足以成為一個體貼細膩的人,而不致於成為一個「書呆子」。

事實上任何權利義務的對待關係中,雪亮的眼總是存在著,例如對於養兒育女過程中的父母而言,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診療治病的醫生而言,病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炒飯燒菜的廚師而言,食客的眼睛是雪亮的(或者說口舌是敏銳的)……凡此種種,代表了「人在做,天在看」,這也意味著一切的立身行事都要避免敷衍馬虎。

2014. 9.19 Fri.
產檢
今天花3500元陪著內人做「高層次超音波」的產檢,這是20-24週胎兒所要做的檢查,主要是透過精細超音波察看寶寶有沒有先天上的結構異常。

整個檢查過程大約一小時半,隨著肚子內胎兒姿勢,量測「她」的生長情況,從頭到四肢乃至內臟、血流部份,都一一進行檢測,所幸並沒有發生任何特殊狀況,一切都在正常範圍內。

經歷了一次喪女之痛,變得格外小心謹慎,每次產檢都屏氣凝神,像是在等待審判一樣。古語說「君子有終身之憂」,我想更正確的是「父母有終身之憂」,即便百歲老母還是常憂八十兒女。

「每個生命都會找到自己的路」,我想父母親大可不需過於操心,一切皆有業緣安排;因此父母在付出愛與關懷的同時,也要學會適時的放手和放下。

2014. 9.18 Thurs.
靜水深流
看到一些年輕輩的學子持才傲物,急於要出頭,想到年少的自己也是如此;如今回想起覺得可笑,用了太多的「拙力」;但年輕就是如此,帶點衝勁、狂放才像是年輕人。

人生如同一場馬拉松,路遙知馬力,不到最後終點勝負不得判定,而多數年輕人一起跑就想衝刺,而不知儲能蓄勢、涵養內守,氣力徒粍下終究無法穩健持續到最後。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金庸小說裡描寫武功深厚高強者之靜水深流,絕不因他人激惹就輕易地「拔劍而起,挺身而鬥」;相對的,「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如如不動、安然以對任何挑釁挑戰,這才顯示實力所在及生命境界的高度。

2014. 9.17 Wed.
對境修心
開學第一週,很多事等著處理,雖不都很重要,但一累積起來所剩餘的閑靜時間就減少。如此,頗懷念人在國外之遺世獨立,一切事不關己的生活。

事實上初到花蓮來,即想擺脫北部煩雜環境,減少人與事之間不必要的往來和處理;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是常必須去面對學問以外的諸多雜事。

但我想,如果能持著平靜的心,常保覺知和正念,即便瑣碎的事也會變成有意義的事,而不會一股腦兒瞎忙,而卻都是對境練心、修心的良機。

2014. 9.16 Tues.
七年光陰
今天早上是「邏輯與思辯」課,無疑的邏輯思考是重要的,我們學校就把它列為通識所「必修」,任何大學生從慈濟大學畢業,就要修過此門課。然各大學邏輯課各有所重,坊間邏輯教科書也莫衷一是,而這學期我自己的課程安排,打算著重在「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訓練上,希望上過課的同學,都能學習說之以理,以至能以理服人,甚至對不公不義的事都能據理力爭。

在慈濟大學任教七年,研究室內原本全新的電腦設備也整整跟著我七年。如今使用期限已到,學校另購新的電腦組合放在我研究室,我也將跟這台用了七年的電腦道別。一如許多的家電用品一樣,都有他的壽命或效能最佳化的時段,而我這舊電腦近來確實頻出狀況,淘汰換新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回想這七年,經歷的酸甜苦辣點滴心頭,唯希望自己能潛心沈氣,在學業和道業上日有進境。

2014. 9.15 Mon.
返回花蓮
昨天從香港中大返台的路程算平順,或許是星期假日,聯繫計程車行都說沒車,只好在中大校園內四處攔車,半小時左右終有一台計程車載客上來,我們等著乘客下車上車,花了280港幣直奔機場。

在新北家中短暫停留一晚,和家人閑談分享最近生活,其中奶奶身子比我出國前好許多,精神氣色俱佳,只是一樣不良於行。今天下午即搭火車返回花蓮,準備明天開學上課。

回到同心圓宿舍,稍事整理行李,內人辛苦的把冰箱內許多過期壞掉的食物清掉。晚上睡覺前預習一下明天要上課的內容,一切回到熟悉的生活步調。但希望在這樣慣性中,我能常保單純質樸,不被外界的紛亂擾動內在靜謐的心。

2014. 9. 20貼於花蓮樂息齋「鳯凰」颱風來襲前夕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香港短訪三

2014. 9.14 Sun.
歸心似箭
從七月下旬離開台灣至今已超過五十天,今天終於要回家了,內心頗感歡喜,原來出國和歸國的心情是一樣的,都帶著相當程度的等待和期盼,畢竟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要什麼有什麼,十分的方便!

最後這兩週在香港,一直受到時差問題困擾,作息異常混亂。經常大半夜無法入眠,東摸西摸,到了白天精神不濟、恍恍惚惚,做什麼也提不起勁來,還不時要回躺床上補眠。所以即便我們待得環境不錯,心情也常保輕鬆,但由於生理時鐘沒有調適好,終究不會過得很快活!

僅僅帶得四顆輕度助眠劑早被我吃完了,媽媽跟我說安眠藥已經幫我準備好,我也上網查了「褪黑激素」亦有調理的效果;看來短時間我只能藉助藥物來改善,儘早擺脫失眠之苦。

2014. 9.13  Sat.
大嶼山行
到香港十來天,所到的地方很有限,特別是著名商圈的繁華熱閙我們並不感興趣,但明天就要回台灣,應該趁這最後一天走走逛逛。於是我們從新界到了離島的大嶼山,參拜著名的寶蓮禪寺和天壇大佛。

從東涌地鐡站出來,經過昂坪商場,我們花了三百元港幣(兩個人)坐纜車到達目的地。車程歷時二十多分鐘,沿途視野遼闊,秀麗景色盡收眼底,包括山巒的高低起伏,海口的寬敞廣大,島嶼的參差排列,不時還可看到飛機起降、船艇遊梭,以及遠處高樓林立等。這樣的纜車風光,應該是全世界少有的,也讓我見識到香港的美與魅力所在。

寶蓮禪寺一如內地著名佛寺般香火鼎盛,也由於是觀光景點,寺院少了清淨莊嚴的修道氣息。天壇大佛塑立在不低的丘陵上,要爬上268級台階才能上去,也因為登高望遠,四周群山環繞,景緻宜人。

還好我們到了大嶼山來,否則此次香港行,除了地狹人稠,人車川流熙攘外,大概也難以留下什麼深刻印象了!
 纜車景一
纜車景二
  纜車景三
  纜車景四
  纜車景五 
 纜車景六
寶蓮禪寺(五月孕味)
天壇大佛

2014. 9.12 Fri.
gundam style
今夜一如昨夜一樣徹夜少眠,隨意youtube看片之際,再看一次「鳥叔」(Psy)紅翻全球gundam style (江南風)。此片2012年推出至今已超過20億的點閱率,名列youtube觀看次數排行榜第一位。

記得上個月在阿根廷 Caminito景區 ,有一群年輕女學生講著我聽不懂的話,可能是布宜諾省外的阿根廷人到此來畢業旅行,因為很少看過東方臉孔而對我感到好奇,其中一人指著我做了個「騎馬舞」的動作,我知道她的意思,隨即向她搖頭示意。

用這樣的方式溝通,不難想出她要問什麼,我不是韓國人自然就說不是。而從如此互動之間,可知鳥叔gundam style魅力無窮,成為韓國一部份的象徵,全世界的人都以此而知道韓國。

鳥叔論長相、身材、舞技、歌喉等,都不能說是一等一的,但最後卻名揚世界,其原因在於他的gundam style確有創意;雖然動作並不高雅,韓文也令人陌生,但鳥叔有其個人的搞笑魅力,曲風和舞步有獨到特色,帶給人歡樂愉悅的感覺。

2014. 9. 11 Thurs.
儒者風範
今天又到鄰近宿舍的新亞書院逛逛,進入誠明館參觀其校史陳列室,頗感佩錢穆、唐君毅等一群學者為國學傳承所懷抱的理想性及使命感。

過去共產黨以唯物思想統治中國,對傳統文化不懷好意,極欲破舊立新,令他們抱定孤臣孽子之心,決意透過新亞書院來繼絕存亡。然經費拮据,辦學初期的艱辛不言可喻,但他們有志一同、眾志成城,不只自動減薪還自掏腰包,四處辦理文化講座宣傳中國文化,號召更多人對國學的認識和認同,一直到有穩定的財源支持,整個辦學才步上軌道。

雖然我不見得都認同新儒家的所有觀點,但我確實景仰這些用生命鑽營學問的儒者們,他們不為名利權勢,樂於自我犧牲,單純僅只為「聖賢之教」;對比於現今學者汲汲營營而言,他們的風骨風範太令人尊敬了!
 儒哲唐君毅
香港中大"天人合一"亭
香港中大"天人合一"

2014. 9. 10 Wed.
還在時差
我的時差問題依舊沒有調整過來,整個晚上就只有一兩個小時的短眠淺眠,一直到接近阿根廷的晚上(即台灣時間早上八九點),睡意才變得明顯,如此已整整十天了。

我也告訴自己白天不要睡覺,但這不代表到了夜晚就能安然入眠;這幾天,努力撐著不睡的結果,只是讓自己更加疲累而已,所以有好幾天幾乎沒什麼睡,令我有束手無策之感。

不過,我努力保持愉快心情,所以一切倒也還好。快開學了,時差的問題要趕緊解決,否則無精打采,滿臉疲憊,學生也失去聽課的動能。

2014. 9. 9  Tues.
慈濟研究
今天上海交大黃平老師帶月餅到會友樓一聚。我們2008年曾在香港研討會見過,2009年在慈濟大學又碰面,那時她還是博士生,發表的論文都關於慈濟基金會,博士論文的主題亦是以慈濟為主,因此我們的話題有一部份圍繞在此。

黃老師不是慈濟人,但大致上認同慈濟所做的一切,為了做研究曾多次切身參加活動,實際體會感受之。當然,既是個研究者,不免要客觀超然的進行評述,因此整體上雖是贊佩的,同時她也指出可能的缺失或局限。

我想這是好的研究態度,也是做為一個學者所當為的,如佛典說發誠實語;即便稍有負面點評,但都是出自於善意,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否則一昧歌功頌德,無視可能潛在的問題,不免成為宣傳品或者錦上添花。

有限而相對的世間,沒有一個個人或團體是完美的,都有調整腳步、改善改進的空間;因此只要是友好、正向的建言評論,應該是受到鼓勵的。


2014. 9. 14貼於香港中大會友樓未眠之夜)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香港短訪二

2014. 9. 8
流失或流通
友人臉書貼上youtube視頻報導神經外科林欣榮醫師的故事;看到他受訪時落下真情眼淚,可知他不只有醫術,還有一顆易感的心,而這樣易感的心想必是醫德的兆端。

林醫師曾經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院長,但我到慈濟大學任教時他已離職;他走的原因我不清楚,但看了這段影片,直覺他的離去是慈濟醫院的損失,而可謂「人才流失」。

不過,換個角度想,或可說是「人才流通」、「人才輸出」,畢竟他把佛教慈悲精神暨慈濟人文帶到台灣西部的偏鄉小鎮,「成功不必在我」,也是件可喜可賀之事。

無論如何,願林醫師百尺竿頭、更上層樓,為更多神經疾病患者謀求最大福址!


2014. 9. 7
告慰師公
離開阿根廷已一個星期,我的生理時鐘還是停留於彼,夜晚怎麼樣也輾轉難眠。今天收到岳母寄來阿根廷武術弟子追思先師王樹金的報導,以及所拍攝的照片與影片,看完後心中頗有感觸。

三十年前岳父依著王老先生的「託夢」,漂洋過海大半個地球,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傳藝授拳。三十年間學生們來來去去,雖不至於桃李滿天下,但也小有成果,而今領著三十多個洋弟子禮拜他們所謂的「師公」,並在他面前打一段拳,彷彿交出一張小小成績單,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在此同時,我也以岳父為榮,以傳統文化為傲。



Luis Beltran所攝照片連結

2014. 9. 6
新亞書院
今天足未出戶,隨意上上網、翻翻書和看看電視等。由於此次造訪的單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隸屬於香港中大新亞書院,我也上網對新亞書院的歷史做一些認識。而這次短訪所住的會友樓離新亞書院很近,錢穆圖書館也在對街,附近還有孔子和唐君毅的塑像園區。

新亞書院由張其昀(字曉峰19011985,同時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於1949年所創辦,敦請國學大師錢穆(字賓四18951990)擔任首任校長達16年之久,既稱之為「新亞」(New Asia)即有融中國文化於現代世界之宏願,其間唐君毅、吳俊升、梅貽寶、余英時等名家都曾在此任教及擔任要職。

看完youtube視頻對錢穆的介紹,心生景仰敬佩之餘,偶然間也看了李敖以「抱殘守缺」評之;即李敖肯定錢穆史料考證的為學工夫,但僅限於此,不同意他過度美化中國文化而直銳批判之。「西化派」的李敖自認對中國文化探過底的,他的另類觀點,或也值得省思。
住房窗外一景

2014. 9. 5
香港夜未眠
離開阿根廷已四五天,但時差仍未調整。晚上12點過後翻來覆去仍難入眠,吃助眠藥效果亦不佳,好不容易睡著了,但一個小時醒來再也睡不著;東摸西摸後返回床上,入睡一小時又醒來,就這樣熬了一個晚上直到清晨。雖然睡眠少,但早上精神還可以,只是有些疲累;倒是在用完午餐不久,整個下午睡得熟沉。

昨晚躺在床上輾轉不寐,嘗試各種方法讓自己入眠,包括全身放鬆、觀呼吸等,結果還是一樣,可見人的生理時鐘確有一定的慣性,也或許我年紀漸大,時差不容易轉換過來,經不起日夜顛倒。

索性把自己想像成「漸凍人」,就只是躺著,強迫自己躺著,一動也不動,感受一下那是什麼滋味。就像所有臥病在床的病友一樣,身體不聽使喚,只能反求諸己,放空放鬆觀照自己的心,如此雖夜未眠,但心理還是平穩踏實的……
2014. 9. 9貼於香港中大會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