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香港短訪三

2014. 9.14 Sun.
歸心似箭
從七月下旬離開台灣至今已超過五十天,今天終於要回家了,內心頗感歡喜,原來出國和歸國的心情是一樣的,都帶著相當程度的等待和期盼,畢竟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要什麼有什麼,十分的方便!

最後這兩週在香港,一直受到時差問題困擾,作息異常混亂。經常大半夜無法入眠,東摸西摸,到了白天精神不濟、恍恍惚惚,做什麼也提不起勁來,還不時要回躺床上補眠。所以即便我們待得環境不錯,心情也常保輕鬆,但由於生理時鐘沒有調適好,終究不會過得很快活!

僅僅帶得四顆輕度助眠劑早被我吃完了,媽媽跟我說安眠藥已經幫我準備好,我也上網查了「褪黑激素」亦有調理的效果;看來短時間我只能藉助藥物來改善,儘早擺脫失眠之苦。

2014. 9.13  Sat.
大嶼山行
到香港十來天,所到的地方很有限,特別是著名商圈的繁華熱閙我們並不感興趣,但明天就要回台灣,應該趁這最後一天走走逛逛。於是我們從新界到了離島的大嶼山,參拜著名的寶蓮禪寺和天壇大佛。

從東涌地鐡站出來,經過昂坪商場,我們花了三百元港幣(兩個人)坐纜車到達目的地。車程歷時二十多分鐘,沿途視野遼闊,秀麗景色盡收眼底,包括山巒的高低起伏,海口的寬敞廣大,島嶼的參差排列,不時還可看到飛機起降、船艇遊梭,以及遠處高樓林立等。這樣的纜車風光,應該是全世界少有的,也讓我見識到香港的美與魅力所在。

寶蓮禪寺一如內地著名佛寺般香火鼎盛,也由於是觀光景點,寺院少了清淨莊嚴的修道氣息。天壇大佛塑立在不低的丘陵上,要爬上268級台階才能上去,也因為登高望遠,四周群山環繞,景緻宜人。

還好我們到了大嶼山來,否則此次香港行,除了地狹人稠,人車川流熙攘外,大概也難以留下什麼深刻印象了!
 纜車景一
纜車景二
  纜車景三
  纜車景四
  纜車景五 
 纜車景六
寶蓮禪寺(五月孕味)
天壇大佛

2014. 9.12 Fri.
gundam style
今夜一如昨夜一樣徹夜少眠,隨意youtube看片之際,再看一次「鳥叔」(Psy)紅翻全球gundam style (江南風)。此片2012年推出至今已超過20億的點閱率,名列youtube觀看次數排行榜第一位。

記得上個月在阿根廷 Caminito景區 ,有一群年輕女學生講著我聽不懂的話,可能是布宜諾省外的阿根廷人到此來畢業旅行,因為很少看過東方臉孔而對我感到好奇,其中一人指著我做了個「騎馬舞」的動作,我知道她的意思,隨即向她搖頭示意。

用這樣的方式溝通,不難想出她要問什麼,我不是韓國人自然就說不是。而從如此互動之間,可知鳥叔gundam style魅力無窮,成為韓國一部份的象徵,全世界的人都以此而知道韓國。

鳥叔論長相、身材、舞技、歌喉等,都不能說是一等一的,但最後卻名揚世界,其原因在於他的gundam style確有創意;雖然動作並不高雅,韓文也令人陌生,但鳥叔有其個人的搞笑魅力,曲風和舞步有獨到特色,帶給人歡樂愉悅的感覺。

2014. 9. 11 Thurs.
儒者風範
今天又到鄰近宿舍的新亞書院逛逛,進入誠明館參觀其校史陳列室,頗感佩錢穆、唐君毅等一群學者為國學傳承所懷抱的理想性及使命感。

過去共產黨以唯物思想統治中國,對傳統文化不懷好意,極欲破舊立新,令他們抱定孤臣孽子之心,決意透過新亞書院來繼絕存亡。然經費拮据,辦學初期的艱辛不言可喻,但他們有志一同、眾志成城,不只自動減薪還自掏腰包,四處辦理文化講座宣傳中國文化,號召更多人對國學的認識和認同,一直到有穩定的財源支持,整個辦學才步上軌道。

雖然我不見得都認同新儒家的所有觀點,但我確實景仰這些用生命鑽營學問的儒者們,他們不為名利權勢,樂於自我犧牲,單純僅只為「聖賢之教」;對比於現今學者汲汲營營而言,他們的風骨風範太令人尊敬了!
 儒哲唐君毅
香港中大"天人合一"亭
香港中大"天人合一"

2014. 9. 10 Wed.
還在時差
我的時差問題依舊沒有調整過來,整個晚上就只有一兩個小時的短眠淺眠,一直到接近阿根廷的晚上(即台灣時間早上八九點),睡意才變得明顯,如此已整整十天了。

我也告訴自己白天不要睡覺,但這不代表到了夜晚就能安然入眠;這幾天,努力撐著不睡的結果,只是讓自己更加疲累而已,所以有好幾天幾乎沒什麼睡,令我有束手無策之感。

不過,我努力保持愉快心情,所以一切倒也還好。快開學了,時差的問題要趕緊解決,否則無精打采,滿臉疲憊,學生也失去聽課的動能。

2014. 9. 9  Tues.
慈濟研究
今天上海交大黃平老師帶月餅到會友樓一聚。我們2008年曾在香港研討會見過,2009年在慈濟大學又碰面,那時她還是博士生,發表的論文都關於慈濟基金會,博士論文的主題亦是以慈濟為主,因此我們的話題有一部份圍繞在此。

黃老師不是慈濟人,但大致上認同慈濟所做的一切,為了做研究曾多次切身參加活動,實際體會感受之。當然,既是個研究者,不免要客觀超然的進行評述,因此整體上雖是贊佩的,同時她也指出可能的缺失或局限。

我想這是好的研究態度,也是做為一個學者所當為的,如佛典說發誠實語;即便稍有負面點評,但都是出自於善意,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否則一昧歌功頌德,無視可能潛在的問題,不免成為宣傳品或者錦上添花。

有限而相對的世間,沒有一個個人或團體是完美的,都有調整腳步、改善改進的空間;因此只要是友好、正向的建言評論,應該是受到鼓勵的。


2014. 9. 14貼於香港中大會友樓未眠之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