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佛法西傳之榮景

佛教近來在歐美世界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我在柏克萊短期研究期間也注意到此現象,各個不同的佛教傳統在此地蓬勃發展,其中以「禪修」受到最多喜愛。

對於慈善、醫療等社會服務工作,基督宗教已行之有年,因此西方人不太因為佛教提倡慈悲救護而為佛法所吸引;相對的,「禪修」是他們自身傳統所缺少的,而且不需要特定的「入信」儀式,不限於任何宗教,僅截取佛法核心教導而不取其信仰型態,因此受到普遍的歡迎。

此外,禪修給人身心的受益又是立竿見影的,簡單的一些觀念和方法,即能使生命在當下感受輕安和喜樂,如此的實用、實效正為現代人所需要。

歐美地區所興起的這股「正念」禪修的風氣,我想不只是方興未艾,而且後勢看好,不只蔚為風潮,而且前景繁華,已漸與各個領域廣泛地聯結,應用在神經科學、精神醫學、心理學、教育學、諮商輔導、醫療照護、體能復建、行為矯正等科目中,而以「正念」為主的課程、出版品,不管學術或非學術、理論和實務等,都如雨後春筍般浮現。無怪乎有人以「正念學」(或「念住學」(Satiology))一詞稱之,已可單獨成一學門專科。

這些提倡「正念」禪修的美國人,大多以在家人為主,有自己家庭和小孩。有些是全職的,因此主要靠授課、演講、寫作乃至外界捐款維持生計,有些則是兼差,另有自己的本行收入。但無論如何,能出來引領禪修的,都可看得出是優秀人才,都有他們的真本事,可以看出他們對修行是認真的,確實下過苦工、也確實從禪修中得到一定的體驗和啟悟。

民初時期太虛大師曾感嘆歐美有聖人之才但無聖人之道,而我們東方有聖人之道卻無聖人之材。而有道乏才,則不足以證其道;富才缺道,則不足以盡其才。因此他到歐洲宣講佛法的總意趣即在於「得聖人之才以授聖人之道」。

太虛大師這番話我別有體悟。在不到百年後的今天,佛法的種子遍灑在西方世界,雖不至於滿地開花,結實累累,但至少已落地生根、生根發芽了;而我也為此感到一份喜悅!

當然日後仍有諸多考驗,猶如歷史上佛教東傳中土時曾經的限制和挑戰,今天佛教西傳,亦有不同的問題必須面對,但不管怎樣這都是好的開始。而我們也應該為自己身處東方國度、有著長遠的佛教思想而慶幸,實不需要等到洋人肯定後,我們才真驚覺固有文化的美善;否則不重傳統思想、數典忘祖的後果,只好再向「西方取經」,向洋人重新學習我們曾引以為豪的文化精粹。(林建德完稿於花蓮歇心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