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太極之夢

前陣子頗為用心的觀賞、研讀太極拳視頻和書籍,對太極拳所體現的靜美安然相當傾心,也反覆思維其中的哲理意境。

其實我對中國的拳術一直心嚮往之。記得我十五、六歲國中畢業沒多久,好不容易擺脫高中聯考的壓力和苦悶,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於是到書店買了《實戰中國拳法》、《空手道入門》等書。

那時年少氣盛,正義凜然,特愛看武俠電影,幾乎看遍了李小龍所有作品;心中也懷著武術的夢,想像如武林高手般行俠仗義。我還曾央求母親買一個大沙包,若有其事一個人練習著。然因沒有老師帶領,沒有遇到貴人,也沒有同儕相伴,只是憑自己的好感摸索,再加上沒有耐心,最後就不了了之。

沒多久參加佛學營隊,被佛教所吸引,開始讀起哲學、鑽研佛理,於是武將沒有當成,反倒當起了文人;但我心中對拳術的夢想一直都在。而今本著對中國哲學的理解,特別是道家思想,更增添我對拳術的愛敬。我始終盼望未來能有時間、心力,來滿足我年少的夢想。

恰巧的,我岳父打了四十多年的太極拳,還兼及八卦掌、形意拳等,在移民阿根廷三十年的悠悠歲月裡,練拳、教拳始終是他的生活重心,不只樂在其中,同時也是經濟來源之一。而我內人因家學淵源,練了多年的太極拳和氣功。最近我和她商議,要她教我打拳的可能,做為我向她講解佛學和哲學的交換條件。

將近二十年的哲學暨學術訓練,我明顯知道我的大腦是發達了,但我身體的感知及柔軟度都退化、僵化了,學拳將如嬰兒學步,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畢竟學拳,不只是用腦思考,更多的是用身體、用心去感覺。

拳術不只是一種運動,其困難度更高於一般運動;除了身的覺知外,還包括心智的陶冶和性靈的提昇等。而我也認為任何東方思想的探索者或研究者,最好都能參與一些實務性的修鍊,不管拳術、瑜伽、靜坐或氣功等,如此的「解行並重」,將更增益傳統典籍中深層理境的詮解,而不至於浮談無根,或者是隔靴搔癢。

如果說今天什麼可以讓華人揚眉吐氣,太極拳一定是個項目。當看到一群又一群不同膚色的洋人,行拜師大禮磕頭學藝,我雖不至於得意,但也頗覺欣慰;華人總還是有些什麼東西,抵擋一面倒的西化洪潮。

然而,身為華人的我們,是否能珍惜此文化遺產,不只引以為豪,而且還獻身其中,乃至發揚光大,恐不得而知了!(2013.09.22林建德寫於花蓮歇心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