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舉箸常如服藥」

「舉箸常如服藥」

佛教叢林道場用齋的場所稱五觀堂」,所謂食存五觀」,其精神或可分別簡化為:念恩、無愧、防貪、治病、求道五項來概括。五觀分別為: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念恩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無愧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防貪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治病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求道

這樣修道」的飲食觀應當不限於佛教,而是各個靈性傳統所共通,也就是念恩、無愧、防貪、治病、求道都是修行要項,藉由飲食成為修道的一環。 

如以治病來說,就「醫道通仙道」、「醫道同源」之道教修煉和中醫養生而言,亦有「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之相似說法,如中醫有「舉箸常如服藥」、「充飢為食,療病為藥」(《黃帝內經・太素》:「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之「寓醫於食」、「藥食同源」的思想。 

就人類之存活、生活來看,飲食的目的除了充飢、療病外,還有為求享受,可以說享受的飲食是想要,充饑的飲食是需要,而療病的飲食除了是需要,亦是重要、甚至是必要。

 然而人類問題即在於欲望過患,因貪欲熾盛而苦痛無邊,也因此朝向滅苦、滅苦的第一步,可以從飲食習慣改變起,其中素食/蔬食是成為選擇,視食物為藥物,以飲食為治病的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