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認知與無知
認知與無知
「認知作戰」、「認知療法」等語彙近來不時聽到,如這次烏俄戰爭,多次看到「認知戰」的評論。[1]這裡的「認知戰」,或許跟「心理戰」有一些關聯,在觀念和思想上對敵人產生影響,使之產生誤判,或者動搖軍心,以至於在行動上出錯偏差。
當然「認知作戰」不只是對敵人,對自己人亦然,如俄國總統普丁發起戰爭,幾成為人類公敵。雖然俄國因戰事付出慘痛代價,如損將折兵、經濟衰退等,但普丁在國內支持度不降反升,其要因亦可說是「認知作戰」的應用;此「認知作戰」或更應說是「認知控制」、「認知操縱」等,若直白說就是「大內宣」之「洗腦」成功。[2]
究實而言,生活當中「認知戰」無所不在,每一個訊息的吸收都關乎認知問題,而人類苦痛的起因也在於錯誤的認知,佛教以「無明」來形容,所謂的「認知療法」,大致是轉化一個人的見解,使其有正確的認識、不再被愚痴迷茫所誤導,指引出清明的判斷,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佛法的「覺性教育」所重就是認知力的開發,不管對自己或者對別人,都是在於認知導航、導向上,所說的智慧修學,包括「八正道」的正見和正思維,皆是如此。
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中性的說是認知,負面的講是愚痴,正向的表達是智慧;認知、愚痴、智慧,這些都是相互關聯的概念,只是不同方式的呈現展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