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吃素也是殺生嗎?
吃素也是殺生嗎?
「吃素也是殺生」,這是一些葷食者所會採取的立場,一個簡單的推論邏輯──
前提:植物也有生命;
結論:吃植物是殺生。
然而佛教所謂的「殺生」乃殺害有情眾生,當中的生命特指有情感意識經驗的生命,因植物相對於動物而言沒有/少有苦樂的經驗反應,自不屬於有情眾生之列,就佛法以「苦諦」為核心關注,自會考慮動物的生命多於植物。
然而植物真的沒有意識經驗嗎?所謂的意識現象,就現代科學來說所指是神經系統,植物有無神經反應?這應是吃素是否為殺生的一個重要衡量點。如何從當今「植物學」的最新研究來思考此一問題,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有無神經現象反應,來判斷吃素是不是一種殺生,當中的有、無之意義為何?什麼樣的反應作用才叫做有感受知覺經驗?畢竟感覺知覺經驗是主觀的、主體的,乃至是內在私密的,因此到底植物的經驗感受如何,從外在來看未必有一個客觀的認定。
大體而言,即便植物有苦痛反應,這樣的苦痛經驗相對於動物而言是比較微弱的,也正因為動物的苦痛經驗反應遠比植物更為鮮明強烈,因此即便吃植物是一種殺生,這樣的過失、或用佛教所說的「造業」,應該也是輕微的,縱然不是無過、也至少是小過。
事實上,在佛教看來,吃素是退而求其次、不得不的選擇,佛法原把食物當作是藥物,如「食存五觀」所說的「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任何的進食其實是為了生理上不得不的需求,吃素猶如吃中草藥一樣,不過是為了治療「飢餓」的疾病。
倘若如此,人類的飲食應該是以最少化、最小化為原則,而不是為了慾望過患的享受,就像人不會無緣無故服藥一樣。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待佛教為什麼主張素食(或者傾向於素食),大致可得到公允中肯的理解。
相關文章 「三淨肉」之不得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