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痛而不苦」

「痛而不苦」

70《福嚴會訊》刊載印順導師的外孫陸子康先生,記述1994年導師回海寧的過程,也描述身為家屬所經歷世間與出世間、理想與現實、親情與大愛之間的糾葛。 

印順導師25歲決意離塵出家,採取的方式卻像是不告而別,彼時除了妻子以外,尚有九歲的女兒以及10個月大的男寶寶。如此毅然決然、不再回頭,一般人難以想像;想必「張鹿芹」(導師俗名)也有天人交戰的掙扎,然終究是徹底放下,只為踏上佛法的真理之路,追尋修道的理想。 

尤其文中寫到作者的母親,也就是印順導師女兒,父女之間的心理糾結與情感交錯,讀起來讓人格外不捨,不知不覺我已經熱淚盈眶。 

之所以深有共鳴,其一是因我的女兒現在八歲,跟導師拋家棄子的年紀相仿,要我就這樣放下,女兒再也見不到爸爸,想來內心頗為沈痛。 

離家之際一個25歲,一個9歲,再相逢時皆垂垂老矣,一個89歲,一個73歲。 

相隔64年,這是多麼漫長的歲月,誰都無法料想相隔一甲子後,天蒼地茫,彼此還能再相逢、再相認,令人無法置信,令人「悲欣交集」! 

回想當年,這是無可奈何、必須斷然取捨的,就像兩千五百多年前悉達多太子割愛辭親,需要大無畏的決絕果斷。 

告別摯愛的家人,告別過往親密的一切,想必心中猶有懸念,相信這是印順導師漫長出家生涯中,心底深處隱隱的痛。

不過相信不會太苦,因著內心的歉疚轉化為修道資糧,昇華為長情大愛,以佛法的信仰與知見、悲願與法喜,指引他的一生,造就了今日的印順導師。 

相關文章  缺席的父親造就宗師之偉大   「歉疚動力學」   修行者的長情大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