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證嚴法師的「唯心論」

證嚴法師的「唯心論」

「真常唯心」是印順法師判大乘三系之一,這裡的「心」泛指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等,背後預設本心自性的存在。

然幾乎所有宗教都有唯心的思想傾向,這樣的唯心可以有多重面向,一是形上學式的,即相對於實在論,有所謂的唯心論或觀念論(idealism);也有認識論的,認為我們對外在的見聞感知,不過是內心的投射建構。而在佛教中的本覺思想,或為佛性、如來藏等,所重為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自圓滿等,以此作為佛教修行的前提。

以上皆是哲學性的「唯心」概念,然有一些唯心論卻是用在修行、用在生活,以自身的心性修養為主。如證嚴法師確有唯心的思想色彩,不過這樣的唯心不能說是抽象理論式的觀點見解,卻是反求諸己、返求於心的內在行持。

如面對政治,證嚴法師曾表示,慈濟與政治保持距離,甚至畫清界線,認為「宗教是無形的規律,政治是有形的法令;人人能守住自己該做的本分,不一定非得跟政治有所牽扯」,即法師認為慈濟志工只要從宗教出發而行慈善,守法、守規矩,盡本分做該做的事,不涉入政治,各地政府自然而然支持慈濟行善。

包括面對「八敬法」態度,證嚴法師隨順傳統說法,善意解讀佛陀為除去女眾既有之情愛纏縛慣習,恐其心生貢高我慢,因此施設「八敬法」作為調伏;而比丘尼較之於比丘有更多戒律規範,用意在於讓比丘尼以謙卑的心態尊重比丘,使謙讓、謙和成為比丘尼修行的一環。可知,證嚴法師因應佛門中的性別不平等,如同面對諸多不平之事,一貫自反而縮、逆來順受,保持柔和忍辱與默然不爭的態度,從改變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心來自我期許。

又例如慈濟最有名的「一攤血」事件,民事訴訟判賠一百萬元,證嚴法師選擇放棄上訴,雖不認同法院判決,卻也反躬內省、反身而誠,亦為勞動常住共同支付判賠的百萬,深感抱歉。

修行人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往外要求、指責別人的錯,以及向內檢視、自省內在問題的差異。證嚴法師的「行動佛學」,「唯心」乃作為一種修行功夫與內在涵養,可說賦予「唯心論」另一種新的意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