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意業為重」的慈善實踐

「意業為重」的慈善實踐

雖是「三輪體空」卻唯重於「心」,亦即此三者中,布施的動機在佛典中最為看重;布施事小,最主要是心意,雖然給予的對象及數量皆重要,但依「意業為(最)重」的普遍原則,重點在於心意的大小、多少或深淺等,如「貧婆布施」、「貧女供燈」等故事即是。布施是以恭敬虔誠的心,傳遞出一分敬意和善意,「藉物表情」才看出其道德性,也就是佛教說的福德。進言之,身、口、意三業中,「意業為(最)重」是佛教基本觀點和立場,從代表初期佛教《阿含經》和《尼柯耶》即如是記載,這也相應於佛法屢屢強調「心為法本」、「自淨其意」等,一切以心念為前提而有所謂的善惡業與苦樂報,福之大小亦取決於此。「意業為重」,成為佛教判別善惡對錯的重要準據,亦為佛教特有的倫理學見解(或者佛教倫理學的特有見解),對於慈善布施的分配正義也不離此向度的思考。[1]

可知,布施依恭敬心或慈悲心之不同傾向,儘管有敬田、悲田之分,然只要是發自內在之真心誠意,如此敬田、悲田皆有其功德。最深刻的布施,在於布施能相應於平等無分別的清淨智慧,如此福報最是廣大;[2]《大智度論》曾記載舍利弗供養佛一缽飯,佛隨手把飯施給了狗;佛陀反問舍利弗兩人誰得到的福德多?舍利弗表示佛布施狗的福德多。舍利弗之供養佛,以及佛之布施給狗,雖然佛陀是第一福田,狗只能算是小田或惡田,然因佛陀心靈境界清淨深廣,如論典所說「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心為內主田是外事」,因為舍利弗不及佛心千萬億分之一,因此不及佛陀施狗之福德大。[3]

總之,布施之優先順序及其功德可謂「存乎一心」,也就是在於心念動機的重要性,如果取心供佛則不如悲心施貧,甚至悲田、敬田中為對治佛弟子貪求名聞功德而專施敬田不施悲田等,見到真正的孤苦貧窮者反而不行濟助,佛典直指「顛倒作善」、「用財甚多獲福甚少」,反認為「悲田最勝」。[4]甚至,布施行善不能獨自孤行,必須「自作、教人作、讚嘆、見作隨喜」,不只自己行善也教人行善,或讚嘆、隨喜他人行善,心心念念善念與共,如是「共善」功德更是拓寬擴大。[5]


[1] 「意業為(最)重」,可見林建德〈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0 (2014/05) ,頁145-178

[2] 如《法苑珠林》卷81若據平等而行施者無問悲敬,等心而施得福弘廣(CBETA 2023.Q4, T53, no. 2122, p. 884c13-17)

[3] 大智度論》卷32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明利能分別施福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如舍利弗以一鉢飯上佛佛即迴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義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於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為第一不如佛施狗惡田得福極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萬億倍不及佛心……良田雖復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為內主田是外事故(CBETA 2024.R1, T25, no. 1509, p. 301b1-9)

[4] 《像法決疑經》:復有眾生見他聚集作諸福業但求名聞,傾家財物以用布施,及見貧窮孤獨呵罵驅出不濟一毫如此眾生名為顛倒作善癡狂修福名為不正作福如此人等甚可憐愍,用財甚多,獲福甚少善男子!我於一時告諸大眾,若人於阿僧祇身供養十方諸佛竝諸菩薩及聲聞眾,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飲食,其福勝彼,百千萬倍無量無邊善男子!我於處處經中說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貧窮孤老乃至餓狗,我諸弟子不解我意,專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寶,悲田者貧窮孤老乃至蟻子此二種田,悲田最勝(CBETA 2024.R1, T85, no. 2870, p. 1336a19-b2) 

[5] 《像法決疑經》云:若復有人,多饒財物獨行布施,從生至老,不如復有眾多人眾,不同貧富貴賤,若道若俗,共相勸他各出少財聚集一處,隨宜布施貧窮孤老惡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假使不施,念念之中施功常生無有窮盡,獨行布施其福甚少(CBETA 2024.R1, T85, no. 2870, p. 1336b2-8) 以及《大智度論》卷87〈次第學品〉「『自行檀教人行檀讚檀功德歡喜讚行檀善拔慳貪根深愛檀波羅蜜慈悲於眾生通達諸法實相以此因緣故能四種行檀波羅蜜(CBETA 2024.R1, T25, no. 1509, p. 669a26-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