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學術訓練

學術訓練

過往我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也認為這樣的不拘小節是優點,一種正面的人格特質,然而卻也養成苟且隨便,因循潦草的習性,在待人處事的許多環節受傷或吃虧。 

學生時代遇到「龜毛」的老師,帶著一些「學究」氣息,皆讓我退避三舍,如今我也快成為這樣的學者,儘可能以嚴謹、嚴密的態度面對學問,強調縝密思考與清楚表述。雖然骨子裡我不是這樣的人,然個性之重塑有利有弊,而今在學術生涯中所養成的研究精神,應用在做人處事也有許多好處。 

嚴格的指導教授研究生收穫最多、最大,就好比練拳時師父在身旁緊盯著,或打或罵,令徒弟不敢造次放肆、敷衍了事;所謂的「嚴師出高徒」(當然前提是徒弟耐操),無形中也修養出「武德」。 

學術書寫的訓練亦復如此,細心耐心可以打造出好品質的論文,反之論文許多小疏誤,只要多讀幾次都可以發現,文句的表達亦當反覆推敲斟酌,精益求精。這樣的「慎思明辨」,作為研究人員的養成教育,同時也成為個人立身行事的準繩規範。 

總之,學問之道無他,求其細心、用心而已矣,可知學術訓練所培養的第一個是「態度」,此心態的準備不只用於學問,作文之外還有做人;隨著經驗的累積,做任何判斷皆慎重其事、認真看待,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