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共苦不共業

共苦不共業

菩薩之不求己樂、但求利他,既是要度盡無量無邊的苦痛眾生,菩薩哪裡有苦就往哪裡去,可謂「患難與共」,而且不只是今生今世的共苦、共患難,還有來生來世之「生死與共」。然而菩薩共眾生的苦,卻未必要共眾生的業,雖然「惑、業、苦」彼此之間因緣相關。

 

共苦是因為不捨眾生苦,不共業是因為個人業力個人擔;也因此菩薩雖與眾生共苦,但也是要創造自己的因緣,而不能僅是順著眾生隨業流轉。

 

或可說,共苦是菩薩的入世,不共業是菩薩的出世,入世與眾生共苦、下化眾生,出世上求佛道,與諸佛所證的實相契應,不復作此等人、一般人。

 

如果一個菩薩和眾生共苦又共業,那可說是度人已被人度、度人反被人度,而不能操之在己;所以不共業、或者業的不共,對一個菩薩來講應當是重要的。

 

這也意味著菩薩的慈悲要有智慧,所謂的共苦不共業,或可視為是某種意義的「悲智雙運」,慈悲而共苦、智慧而不共業,如此取得正反辯證的平衡,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菩薩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