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哲人日已遠--敬悼正弘老師
敬悼正弘老師
我於1996年插大進入台大哲學系求學,進入哲學系之前就讀於台北工專;由於欠缺哲學背景,彼時能吸收到的哲學知識也不像今日普及便利,我常利用下課空檔騎摩托車沿著新生南路到台大旁聽哲學課程,包括林老師的理則學/邏輯,之後也自修他在三民書局出版的《邏輯》,以及上過他的知識論,只不過都斷斷續續、沒有完整參與。
老師上課時神采奕奕,臉上不時帶著笑意,偶爾講幾個笑話,或者分享生活經驗,明顯感受出對教書的熱誠與學生的愛護;雖然上課的內容我並非全都聽懂,但身處其中確是愉悅享受的,從他的神情感染到哲學思考的樂趣。
由於我研讀的重心放在東方哲學(尤其是佛學),因此考上插大後並沒有持續上林老師的課,直到大四準備升學讀研究所,對分析哲學有了深入的想法。1999年同時考上台大與中正的研究所,由於中正哲學所新設不久,以分析哲學為發展特色,我特地請教林老師是留在台大、還是去中正?老師客觀分析表示,中正的老師既年輕、又有想法和衝勁,把國外新知帶回國內,如果有心出國深造,先去中正接受洗禮是很好的;當然台大畢竟還是台灣最高學府,亦有資深的分析哲學老師,理想與現實之間要我自己選擇,但言談中感覺他是支持我去中正的。
因著老師的建議,我研究所沒有留在台大而轉到中正,往後或多或少也奠定我對分析哲學的一些基本認識;如今想來,我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也很感謝林老師所提供的建議。
研究所畢業服完兵役,打算回到佛學研究,2003年又考回台大博士班,那時修了林老師的「科學哲學名著選讀」,猶然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不過所要深入的研究領域畢竟還是不同,因此沒有密切和老師保持聯繫。
2007年畢業進入慈濟大學任教,協助通識中心邏輯和哲學相關課程設計,與同仁數次邀請林老師到校演講,分別是2009年底以及2016年中,那時他已從台大退休,卻也樂於接受我們的邀約,特地跑來花蓮一趟,留下幾張活動的照片。
林老師有著分析哲學的頭腦,思維嚴密而清楚,然而邏輯和哲學的訓練主要是用在知識上,老師待人依舊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親切敦厚是眾所公認的,他在哲學界備受愛戴並非沒有道理。
我求學階段的台大哲學系有很多很好的老師,但真正讓人尊敬而感懷、感念於心的,可能不會太多,林老師是其中的一個。如果說我的學生生涯有所缺憾的話,其一就是沒有跟著林老師好好學習,不管是在做人或做學問上。而今林老師走了,願他走的安祥、走得輕安,台灣哲學發展史上永遠會有他一席之地……
2009年底林老師到本校人社院演講,由時任院長的許木柱教授主持(兩人結識於柏克萊留學期間),在場的還有林安梧、吳冠宏等教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