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宗教體驗之虛與實

宗教體驗之實與虛

宗教體驗作為一種意識經驗,其可信度亦是引人關注的課題,如印順法師以「美麗而險惡的歧途」來形容,可知宗教神秘經驗的利與弊、美麗與險惡。

宗教經驗中有一難題,例如區分「上帝在夢中對一個人說話」和「一個人夢到上帝對自己說話」之間的差異。前者是宗教經驗,信仰者認為這是他們與神的直接契應,而後者則是旁人的理解和詮釋。然而我們如何判斷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猶如《莊子》的「莊周夢蝶」,尋思莊周在夢中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亦道出如幻似真的生命情境。

這種虛實間的判斷,在宗教經驗中亦得以進一步反思。《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說明即便是宗教經驗、禪修體驗,其知覺所得亦是基於染污的「識」,而修行的目標是將其轉變為清淨的「智」(轉染成淨、轉識成智),從而實現見道之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阿含經教傳統的「識為幻法」,以及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可知「識」關涉到無明的業識。《長阿含經》:「復有四法,謂四識住處:色識住、緣色、住色,與愛俱增長,受、想、行、識中亦如是住」,所述之「四識住」亦復如是;「識」因而有染污識、有取識、結生識等意義理解。

換言之,一般宗教經驗中的知覺,也關乎「識」的執取,而有所謂「虛妄唯識」,標示一切現象皆空;因此「識」雖是見什麼即是什麼,卻又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唯識」與「萬法皆空」可說是等義的。

因此當蓮花色現神通迎接佛陀,反而得不到佛陀的肯定,如《增壹阿含經》: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真正對如來的禮敬,乃如理思維、內證體認其教法;相對的,若取其相而心生執著,猶如《金剛經》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反而要「見佛殺佛」。

總之,宗教經驗亦具不確定性,我們的認識雖由經驗出發,但也需要理智的引導。佛法的修行以「信解行證」為步驟,「如實知見」乃通向諸法實相的途徑,而不是仰靠「夢中顯境」。而且,「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如來」,可知宗教經驗中正知正見的重要性,面對虛實真假有一智慧的明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