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才濟濟」
9月22-23號來到佛光山參加第34屆全國研究生佛學論文發表會,這是全台各個佛學相關的研究機構和教學單位聯合輪流主辦的會議,今年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南華大學合辦。
參加學術研討會其實難有什麼新的體會,一如往常閱讀論文、講評論文,與學者同好們往來交流。然而在佛光山舉辦,除了學術以外我更好奇其文化與教育理念,體會星雲大師及佛光山開山辦學的方向宗旨。
由於是佛光山叢林學院主辦,這次的招待人員不少都是這裡的學生,不管是出家、在家,都可以看出他們的優良素質,不論就氣質、儀表、態度及應對進退等,都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21號3點半下課,我從花蓮搭火車到高雄新左營站,4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到達時候已8點多,佛光山叢林學院同學一在家、一出家在車站相迎。兩位年輕同學的儀態談吐讓我印象深刻,他們一位是中醫師、行醫多年的法師,一位是大學畢業再來叢林學院就讀的居士;類似這樣背景的同學不在少數,其中還包括博士、律師、心理師等,在世間有一定社經成就再來到叢林學院「求道」。雖然就讀佛學院未必有教育部承認的文憑,但仍願意在這裡參學修行,因為有比世俗功名更重要的事。
教育本來就是培養人才,一個國家沒有教育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國家就看不到希望;同樣的佛教沒有辦學,就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沒有優秀的人才,佛教的前途是堪憂的。也因此星雲大師曾明白的講:佛光山開山就是為了教育,以教育來培養人才、弘揚佛法,是以佛光山遍布全球有十多個專職培養佛教人才的單位。
依簡介上所說,佛光山叢林學院有三個科系,分別是經論教理、國際佛學和寺院行政,著力於此三個面向的人才培養。因為重視教育的緣故,佛光山人才濟濟,各個專業領域的表現都相當出色;也正因為人才源源不絕,即便大師圓寂,佛光山仍會蒸蒸日上、永續發展,其中要件還是在人才。
一個組織機構,只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優異的人才,這個團體就能夠順暢運行和平穩前進,我在佛光山看到了制度與人才,非常值得其他佛教團體來學習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