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才培養
慈濟志業發展至今已有58年歷史,開創了特有的人間佛教,「以善門入佛門」,建立以慈善為特色的佛教修行法門,走出其自身的漢傳佛教實踐特色。
然而,隨著多數的人間佛教提倡者暨台灣佛教領袖走入歷史,如福智僧團日常法師、法鼓山聖嚴法師、中台山惟覺法師、佛光山星雲法師等,慈濟志業創辦人證嚴上人於今已年高86,面對、展望「後上人」時代,心中有淺陋的省思。
首先,如何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接棒與接班即是其一;第二,「後繼有人」需有進一步教育栽培的機制或系統;第三,僧才培養涉及到佛法經教的研修認識;第四,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作為慈濟志業的繼承或傳續,提供了重要的養份參考。
僧人的教育培養是重要的,沒有教育就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是以古往今來高僧大德無不重視教育辦學。
慈濟志業龐大,然而始終少了以僧人為主、在家居士為輔的辦學機構,如佛學院、僧伽大學等。雖然從事助人利他的力行實踐,篤實真切的入世關懷令人敬佩,然而佛教的經教法義,包括戒律、禪修等,亦皆相當重要。
目前慈濟志業的佛法宣說,大多重於證嚴上人一人,弟子們的講經說法,也依其所述再覆講一次,如何給人耳目一新、推陳出新之感,仍有待於教育之人才培養。
慈濟重視實踐性的入世關懷,生活化通俗佛學詮釋是其特色,然重視進階佛法的研習探討,將有助於教化效用的進一步發揮。所謂的才德或術德兼備、學養俱優,強調「德」的同時亦重於才和學,如此之補強優化,將顯著提升慈濟利他的力道。(此為10月28日於中山大學座談會發言稿的一部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