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聖諦與法印

聖諦與法印

「四聖諦」是佛教的核心真理,而「三法印」(或更完整的說「四法印」)亦是佛法根本的原理原則,兩者間到底孰先孰後,何者優勝於何者呢?

「四聖諦」之所以言「聖諦」(ārya-satya,代表著神聖、真實的道理;依著「苦、集、滅、道」,進入佛法修行的次第,而可說是佛陀畢生說法的總綱。佛法一切的教導,無非是完成「四聖諦」的證知,亦即從苦到滅苦的過程。此如「大醫王」之療病程序──善知病、善知病因病源、善知病對治、善知治病已不再復生。

阿含聖典說:「若有無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諦所攝」、「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清楚標示無量善法、一切善法皆含攝在四聖諦裡,乃一切法中最為第一、最為優先。經上曾以「象跡」作喻,表示所有動物走過的足跡中,唯有大象著跡最深、最顯份量,而「四聖諦」亦復如此。若要契入聖果、證得解脫,佛典明確表示「一切當知四聖諦」!

「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那佛教「四法印」的法義呢?究竟該擺在那個位子?是否就屈居老二?

「四法印」既做為「法印」(dharma-mudrā),代表它是一切佛法參證的依據,對於是佛法、非佛法,即佛法的正邪之分,必賴於「法印」,以之印定、印記(「蓋印」)所謂真實、真正的佛法。任何聲稱為佛陀教說,必然遵行「諸行無常、一切行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之準據圭臬。

如此,「四法印」在阿含佛典中又稱作「四法本末」或「四法之本」,乃為佛法根本,如來之所說皆由此來印證。如阿含聖典所示,當初佛將入滅時,眾等皆感到憂傷,佛陀安慰大家並告此「四事之教」,要大眾依教奉行,依之必得解脫。

可知,「聖諦」是真理,「法印」亦也是真理,其中所示的「諦」、「法」都表達了真理的概念。而兩個真理間,究竟該如何整合統攝?如何縱貫連串?還是佛教有兩套真理?兩個太陽?

事實上,「四聖諦」與「四法印」兩者,不過是不同語彙表達相似意涵,或可說「四聖諦」重於「形式」上的說明,而「四法印」強調「內容」上的理解。「形式」附加「內容」,佛法基本的義理系統即顯具體完備。

「苦諦」對應於「一切行苦」或「諸受皆苦」法印,如實指陳世間存在苦痛的現象與事實。佛法的修學,起始於知苦、識苦,而後復有動能求離苦、滅苦──「未知苦,焉知樂」,佛教是如此認定的。

「集諦」則對應於「諸行無常」法印。既知苦的存在,也期出離於苦,如此就要探索苦的由來。而「集」標示招聚「苦」的原因,之所以「苦」,乃於無常幻變的世間中遍起執著,因無常計常而召感苦果,所謂「無常故苦」亦指明「苦因」之所在。

既知道世間的苦以及苦的原因,接下來就要尋找出世間滅苦的方法,以實現滅苦的境地。如此「道諦」可對應於「諸法無我」法印,「道諦」中三十七道品,皆助於捨離「我」為中心的慣性執取;透過無常觀照,正念正知,減損乃至破除我見、我愛,達於「無我」,而為佛法修持主要的道路和方法。

「滅諦」之苦的止息、苦的止滅,自是對應於「涅槃寂靜」法印,描繪佛法追求解脫的終極目的。即佛弟子在具足「苦、無常、無我」的認知、洞觀和修行,終得寂滅涅槃解脫境界;如經云:「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意即在此。

以上可知「四聖諦」和「四法印」的一致與相通,即便以一般常說的「三法印」解之,亦復如此。「三法印」之「諸行無常」表達世間無常現象,因無常之生滅變異所以苦痛難免,而「涅槃寂靜」意味著出世間苦痛的超越(即「滅苦」),達到煩惱止息、生死永斷,不生不滅的絕待境界。而如此從「諸行無常」到「涅槃寂靜」,即是「四聖諦」所欲標示的──「苦」到「滅苦」的核心綱領。而既是要從世間的苦到出世間的滅苦,佛法修學的觀念和方法即顯得重要,此就有賴於「諸法無我」法印,佛教修行的心法亦在於此。(註)

「諸法無我」為佛教修行的心法,此岸航向彼岸的關鍵,一如《般若心經》開宗明義所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亦即要「度一切苦厄」,首先必須「照見五蘊皆空」,意即洞悉五蘊身心之實相;而要洞悉身心實相,就必須「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即透過甚深智慧的修持、如實知五蘊而到達解脫的彼岸。而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即是「諸法無我」法印,顯示一般人認知的「我」,只不過是「五蘊」身心的幻化假合,其中沒有恆常性、絕對性和實體性。在《雜阿含經》亦表示,當觀若所有諸色,及至受、想、行、識,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以如是平等慧如實觀,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而能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而究竟苦邊。

總之,「四聖諦」與「四法印」(或「三法印」)都是佛法的核心根本,乃不同語彙傳達相近意義,分重於「形式」和「內容」的不同。而且都緊扣著「緣起」的法義,如「四聖諦」含括世間緣起的流轉與出世間緣起的還滅;而依緣起亦開展出無常、苦、空(寂滅)、無我之「四法印」。如此之詮釋解讀,或可條理融通,而不致覺得扞格不入。

註:《華雨集(四)》:「從凡夫立足處的無常出發,通過空無我的實踐,踏入無生寂滅的聖境,這緣起三法印,是佛法一貫的坦道。」(CBETA 2021.Q3, Y28, no. 28, pp. 76a13-77a1)

2014.02.26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03.09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