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佛學饗宴

2014. 10.9 Thurs.
佛學饗宴
今天所上邀請佛學史家藍吉富老師做了兩場演講。今年四月藍老師已來敝所講過一次,但師生們意猶未盡,於是本學期初又再邀約一次,而藍老師也爽快答應,令我們感到榮幸。

藍老師年過七十,外面演講邀約有時都推掉,但這次他一整天的時間都獻給了我們。一早六點多出門趕搭七點多的火車到花蓮,上下午各講兩個小時;而由於隔天是國慶日連假,因此車票特別難訂,同學代訂的是五點多的火車,回到台北車站已是九點,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也著實辛苦了他,而我們給的演講費不算多(一小時一千六),可說是友情贊助或者一部份當志工。

藍老師在台灣佛學界是前輩,編過各種佛學辭典、佛學百科全書及佛學套書或叢書等,再加上接觸的人多,因此見多識廣,隨意拈來都是知識或故事。而今天的第一個講題是「 大乘佛典中的天界佛教」,談論大乘佛典所描繪的天界景象,認為天乘修行本是佛法既有傳統,佛典中已多所闡述,而未必獨尊「人菩薩行」,此對照台灣現今「人間佛教」之盛行,可說是另一種觀點。

第二個講題是「 佛教經典的相生相剋現象」,主要說明佛典中「相生」和「相剋」兩種現象,前者是「以經解經」,即各個經典彼此支持彼此的觀點,而可相互對照補充,但後者卻是「以經駁經」,即兩個經典間的說法相互抵觸,可藉一個經反駁另一個經的正確性。

「以經解經」之「相生」較容易理解,所以藍老師的演講著重在「以經駁經」之「相剋」。例如《阿含經》說阿羅漢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自知不受後有」的解脫聖者,將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但在不同經典中,特別是大乘經裡,卻說阿羅漢的解脫並不究竟,他引用《勝鬘經》為例,說明阿羅漢仍有怖畏之心,而非盡一切煩惱。此外,在律典中表示「可食三淨肉」,但在大乘佛典如《梵網經》、《涅槃經》、《楞伽經》等,卻屢屢強調「不應食肉」,這也是「相剋」之一例。

藍老師演講時中氣十足,說理清楚易懂,品評人事亦直言無諱,不時穿插自身見聞及笑話,令聽眾咸感獲益良多。這樣兼具理論知識的內涵以及宗教實踐的體會,在學界實在不多,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再向藍老師請益!2014. 10. 11寫於花蓮歇心居)

2 則留言:

  1. 「 佛教經典的相生相剋現象」的主題好有意思!呈顯出漢傳佛教思想的另一種判教風味~
    感恩 老師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