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佛教,為眾生」之於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承傳開展
「為佛教,為眾生」是證嚴法師念茲在茲的核心信念,為此畢生堅守,信受勤奉行,可以說靜思法脈的承傳、慈濟宗門的開展,密切關乎此核心信念。
進言之,證嚴法師上承法源、中傳法脈、下開宗門——印證法源、靜思法脈和慈濟宗門三者,環扣著整個慈濟志業發展的整體。
證嚴法師深受其師父印順法師啟發,卻也走自己的路,意即有所承傳亦有所開展,然皆是菩薩道的精神理念的一脈相承。
從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可看到證嚴法師創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宏偉圖像。[1]首先慈濟宗門是以慈善聞名於世,背後貫穿的是佛教精神,也因此慈濟既是慈善團體、也是佛教團體,其修學特色之重心是「善門入佛門」。
依此進一步區分,或有靜思弟子和慈濟人的可能差別,既有靜思弟子代表佛教的主體性,但也歡迎異教徒、非佛教徒的共同參與。
靜思弟子屬於三千世界的小千世界,內圈的靜思弟子理應都是三寶弟子、佛弟子,以保持佛教信仰的定位和定向。靜思弟子一定要做利他助人的事,肯定皆是慈濟人,然廣大的慈濟人、包括非佛教徒等,未必需要成為所謂的靜思弟子,而以佛弟子身份自我定位。
佛門是追求覺悟的解脫(內修),善門重於入世的關懷(外行),統攝佛門與善門即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以及自度度他。
佛門屬於縱貫的高與深,就佛法的智慧向度本是如此、本該如此,如《般若心經》所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至於慈悲的善門強調方便度化,正因爲普渡衆生,所以善門大開,也就是橫攝的寬與廣。
可知,佛門與善門象徵出世與入世之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既縱貫又橫攝、既高深又寬廣,構成佛道修學的架構;此大致可藉下表顯示之:
事實上,「為佛教,為眾生」的佛門與善門之間,在上人的眼是相即不離、不一不二的,真正的爲佛教、一定會爲衆生,為衆生的同時就是在爲佛教,兩者扣連在一起而為動態辨證、相輔相成的關係,也就是上人「善門入佛門」乃至於「佛門出善門」的深意。
上述所言仍是很初步,自可以有開放詮釋的空間,只能算是我個人嘗試性的理解,僅此就教於方家。
[1] 如證嚴法師表示:「為佛教、為眾生,志業是永恆的,法脈要代代相傳;靜思的法脈系統、慈濟的志業發展,要很用心傳承,而且法脈要與宗門貫通。」慈濟月刊第672期
相關文章 慈濟人與靜思弟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