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佛教學院

慈濟大學佛教學院

在慈濟大學任教已經16年,依法定退休年紀來說,幾乎可說是我有限學術生涯的一半,自問未來的16年我還能為這個學校、為慈濟做些什麼? 

作為一個有佛教信仰的佛教學者,無非是希望透過自己的佛法知識,為這佛教團體作出貢獻,傳播佛法的正知正見,裨益於菩薩道的正信正行。 

我們慈大宗教所創辦23年,一直都是小規模的碩士班研究所,但始終有心於博士班的申設。未來只要我還在這個學校,將持續往此目標前進,甚至盼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大學能有一具慈濟特色的佛教學院,以碩、博學程為主的佛教學研究所(有鑒於少子化大學招生日益困難,就不再增設學士班)。 

一個具規模的佛教團體,總要有培養佛教人才的單位,就像佛光山、法鼓山等一樣,而我心目中慈濟大學佛教學院的設立,猶如佛光大學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的佛教學院或佛教學系,採共學共住、既求學又辦道的研修模式,不只有解門的知識探討,也有行門的修持實踐。

事實上,凡有遠見的教團無不重視人材培養,所以即便困難重重也要奮力前行,如正籌備中的「福智佛教學院」,因為這也關乎教團自身的永續發展。

展望佛教學院設置的可能性是我心中的期待,雖然現階段看來路途遙遠,畢竟慈濟長年以來皆以實務性慈善援助及社會服務為主,人文學科的義理研究彷彿是排在最後。 

然而今日不辦佛法教育,佛教的人才就不會在慈濟,或者佛教的人才在慈濟就顯得單薄,慈濟的佛教定位及主體性亦可能受到一定動搖,而這是真誠佛弟子所不樂見的。 

當然以慈濟為名創辦的佛教學院,所重是結合時代課題,以入世關懷為重的佛教學術,發展佛教倫理學、佛教生態學、佛教美學、佛教生死學、佛教經濟學、佛教心理學、佛教療癒學等跨域整合的現代研究,而未必僅是棲身書齋作文獻史料的對比考證。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像,目前還看不到其實現的可能性,甚至心中隱約感到悲觀消極。然而不得志,就在自己的專業上獨善其身,這雖是無可奈何下的最壞打算,卻也是最好的心理準備。  

相關文章 「為佛教」    教育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