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苦難與美善

苦難與美善

證嚴法師創辦慈濟的宗旨是為了解救世間苦難,以「慈悲濟世」、「慈善救濟」為名,故名為「慈濟」。然而,當我們時刻念及世間苦難時,很容易對現實人生失去信心,對一切也不再有美好想像。

相對於世間苦難,慈濟更嚮往社會的祥和與世界的美善,因此除了「苦難」之外,「美善」也是證嚴法師和慈濟社群最常提到的詞彙。

慈濟文字和影像紀錄的志工團隊,就稱為「人文真善美」。各種美善的故事,正是透過對苦難眾生的關懷陪伴而被記載下來。慈濟的人文志業,包括大愛電視台,其目的也在於傳播人間的美善。

因此,如果只談苦難而不談美善,也會失之偏頗。

正因為有苦難,我們才更嚮往美善;或者說,正因為有苦難,我們才更要去實現美善。

苦難與美善兩者看似遙遠,實則並行不悖,相互平衡。

知苦而念善,透過減少惡行、擴大善行來實現美善。正如證嚴法師既重視念苦,時常觀照世間苦難,也同樣強調念恩,處處表達感恩。苦難與美善,成為慈濟的「雙修」法門。

對一般人而言,若對苦難的悲心過於強烈,很容易因此而感到憂鬱焦慮,甚至變得消極悲觀。因此,多談美善、強調光明面來驅散黑暗,當是一種正向思維的引導,深化愛來消弭苦、提倡善來遠離惡。

佛教後期大乘佛法的發展,顯發「清淨佛性」多於「無明煩惱」和「般若空性」等,想必也是迎合普羅大眾的理想期待,如此而廣泛地普傳開來,多談美善甚於苦難亦復如是。

相關文章  憶念苦與恩

取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