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苦與恩
證嚴法師兩大修行心法可說是念苦與念恩,法師不時掛在口邊、開示的重點,就是念苦與念恩。
固然世間多憂苦,佛法「苦諦」的真理即是在指明此理,然而相對於聲聞行者觀自身苦發出離心修解脫行,菩薩行者觀眾生苦發菩提心修利他行,證嚴法師之菩薩發心,念茲在茲天下蒼生苦痛,甚至「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這是菩薩偉大情操的展現。
然而在證嚴法師開示當中,最為人所熟知不外就是「感恩」一詞,如一首慈濟歌曲所唱:「慈濟是一個感恩世界」,不只「人人感恩,事事感恩」,而且是「處處感恩,時時感恩」。
感恩是一種正向思維,知道自己是有福之人,而能身在福中知福、惜福。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個人於世上生活無慮,終究是「眾緣和合」,無數個助緣來成就。即便是「逆增上緣」,也是一種「增上」,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去容受一切,不管好或壞、苦或樂,盡皆接受。
如果問證嚴法師的修行心法,念苦與念恩一定是兩大核心,缺一不可。
苦是悲心的激發增長,不只是自我的覺醒,也是利他的開展;恩是感念所遭逢的一切,與無量無邊的善緣滙聚共振,菩薩可說是透過念苦與念恩來平衡福慧的修行,這也是證嚴法師「身教」給人的影響啟發。
相關文章
念苦與念恩
整合並修改二文,刊於慈濟月刊683期「百川歸海」
念苦與念恩
「念」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例如著名的「四念處」,以及「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之「六念」法門,乃至於「念死」、「念無常」等皆然;此外「念苦」與「念恩」亦可說是菩薩修行兩大心法。
「念苦」不只是念自身之苦,還有無量無邊眾生之苦,時時憶想世間苦難,可謂「『菩薩』有終身之憂」;也因為對苦痛的悲天憫人、不安不忍,而後有菩薩沛然莫之能禦的慈悲誓願。
「念苦」使得菩薩勇猛無畏、精進不退,然若沒有「念恩」來平衡,如此的菩薩心行顯得太艱辛。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生活無慮有賴於「眾緣和合」,也因此菩薩常懷知足感恩,以正向思維知己之有福,身在福中而惜福;即便是「逆增上緣」也是一種「增上」,作為自己成長的動力而必須感恩。
「念苦」與「念恩」是菩薩修行要訣,如證嚴上人之菩薩發心,總是把眾生苦痛放在心上,「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甚至「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這是菩薩偉大情操的展現。
固然世間多憂苦,佛法「苦諦」即指明此理,然相對於聲聞行者觀自身苦發出離心修解脫行,菩薩行者觀眾生苦發菩提心修利他行,從利他中完成自利。
是以「四重恩」中有「眾生恩」,菩薩修學「菩提心」,以知恩、念恩以及報恩為所依,願盡一切可能成就他人,讓恩澤延續、美善循環,才有長長久久的菩薩心行。
因此在上人開示中,最為人所熟知不外是「感恩」,如慈濟歌曲所唱:「人人感恩,事事感恩」,而且是「處處感恩,時時感恩」,可知「念苦」之外亦道恩、謝恩,以此建構慈濟為感恩世界。
總之,菩薩以念苦與念恩為修行要領,其中苦既是自我的覺醒,也是悲心的開顯,而恩是感念所遭逢的一切,與無量無邊的善緣匯聚共振;菩薩可說透過念苦與念恩來平衡福慧的修行,也是上人「身教」給人的啟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