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疾病的四種向度

我不是學醫的,醫學專業所知有限,但近來身體不若往昔,可以知道正在走下坡,時而生病而常感困擾,因此也引發我對疾病的關注和思考。初步認為,疾病有四個向度,依形成的原因可分為生理、功能、心理及業障四種。

「生理性」的病因,所指是身體之組成出現問題,此或是體內發生病變,或是外力侵入而有所破壞;從小至染色體、基因、病毒、細菌、細胞等作怪,大到組織、器官、系統等的損害。而既然是生理、物理的問題,診治的方式不外是排除障礙,包括透過注射殺死病毒細胞,或者手術拿掉異常組織等,如同修理機器般加以處理,大致得到一定療效。

「功能性」的病因,未必可發現身體特定質素或部位出現問題,非屬器質性病變,而主要是運轉機能不張,或如中醫所說氣血暨經絡循環不佳,而產生的功能性失調;而一旦打通循環、令氣血暢行無阻,則疾病自除。

「心理性」的病因,涉及一個人的觀念思想,乃至性格態度,包括情緒、意志等問題,如中醫所說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所謂「萬病由心起」,顯示不少疾病不見得是生理的,反而是心理的,甚至每個疾病的背後都會對應到某個灰色意念或負面想法,若不能開通觀念、解放思想及轉化性格,則病根難除。

「業障性」的病因,乃一個人心理暨行為慣性日積月累所成的能量(業習),此不只是這一生的造作而已,還關聯過去世、累生累劫種種造作的結果。如一個人先天體弱多病,不時進出醫院,可說是業障所限。包括同樣得癌症,有相同的醫生提供一樣的療程,有些人漸入佳境,得以順利康復,有些人每況愈下,而終至回天乏術,這都是每個人業緣不同。或者,有些疾病怎麼檢查都沒問題,但就是不舒服、不暢快,這都可能是業障的關係。

這四種病因中,若以身、心兩大範圍區分,生理、功能的病因屬身體的,而心理、業障即屬心靈的;但這之間的界線並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交互影響、環環相扣的。例如心情低落,氣血循環自然不好,反之亦然;如所謂心平氣和、心浮氣躁、氣定神閑、氣滿志高等,都表達身心間的緊密關係。同樣的,一個人的心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即一個人的「業」;而如此的業又會使他慣於有特定的心念形成,而有特定的行為模式暨生活習慣,造就特定的體質,如此形成一個制式的迴路,而佛教之生死輪迴意也近此。

如果純粹是生理性、功能性的因素致病,則問題較好解決;到醫院看病,如同汽車進廠維修,透過更換零件、換油加水、充電打氣、疏通管線等,即可復原如初;艱難的是心理、業障的病因,這是華陀在世亦束手無策的,而只能反求諸己。

如此,倘若疾病發生後,看過許多醫生都藥石罔效,則可能心理、業障的因素居多。此時不假外求、求人不如求己,試著透過懺悔業障、行善布施、聞法修慧等修身養性的功課,積累自己的正向能量、氣場,使得疾病能舒緩或轉化,都是改善的作為和方法。或者,至少在這過程中,把心照顧好,使能身苦而心不苦。

每個人都會生病,好漢只怕病來磨,因此除了飲食、睡眠、運動等平常身體的保健外,心理暨靈性的內觀、靜養亦很重要,以達整體照護的目的。而所謂「修行常帶三分病」,生病亦是轉化性格、調整心境的逆增上緣,透過有病在身時時提醒自己世間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而更精進警覺修行,增長道業,令疾病不再是苦,而只有滿滿的感恩!(林建德完稿於花蓮歇心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