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與業報是佛教常用的兩個詞,雖然福(puṇya)和業(karma)兩個字概念明顯不同,但都是在描繪人的命運際遇,在使用上密切關聯著。然福報大是否意味著業障輕?或者反過來說,福報淺薄乃表示業障深重?
以上提問,答案大致是肯定的,如說一個人多行善造福即是增添功德,積累善業因緣,因此福報大意味善業多,反之亦然。
「福報」通常顯示一個人「外在條件」如何,如家世背景、身體狀況、外表長相、經濟收入等;如一個人體弱多病,時常進出醫院,我們會說他福報差,或者說他業障較重。
然而,這當中並沒有必然性;如一個人體弱多病、家境貧困,但心境樂觀開朗,常保笑容;與另一人身強體壯、家世富貴,卻經常鬱鬱寡歡,愁容滿面,兩人何者業障重、福報大呢?或者說,如果這兩種人生可以選擇,我們要選那一種?
乙武洋匡(1976年~)是日本東京人,出生時就被醫生判定為「先天性四肢截斷症」;雖然四肢不全,但他努力向上,樂觀進取,不但出書、到處演講,也從事一般人所作的工作如作家、記者、主播、老師等,同時也結婚生子,現一家四口和樂融融。
同樣是沒有四肢的澳洲青年尼克(Nick Vujicic, 1982年~),笑容一樣陽光燦爛,雖曾度過一段憂苦歲月,但想通後開始接受這一切,努力擁有健康的心靈,追求自己快樂的生活,不僅完成大學教育,也能如一般人打字、寫作、刷牙、游泳、踢球、玩樂器等,並於去年(2012年)完婚,娶得美嬌娘歸。
乙武洋匡和尼克的故事在網路上都查看得到,而台灣也有許多這樣「身殘心不殘」的例子,如全身癱瘓的作家劉俠、雙腳彎曲萎縮的鄭豐喜、口足畫家謝坤山等人;他們身體殘缺,行動不便,就佛教觀點而言是福德淺、業障重,但他們的精神和心靈卻益發堅強,奮發向上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甚至過得比一般人還要快樂!
如此,福報大或業障輕不在於「外在條件」擁有或失去多少,而主要是內心觀念的開不開通,存乎一念之間!換言之,真正福業的大小輕重,取決於抽象的觀念、思想,而未必是實際物質的享有,所謂「心大福大」,「心轉、運通、福就來」,所以達觀、常保正向思考的人,時時知足常樂,此人即福報大而業障輕,反之不然。
所謂「一切唯心造」、「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福報與業報亦復如此,並沒有絕對性和必然性。然而,這一念的心開意解,對大數人卻是相當艱難的。因此,真正業障重、福報淺的是思維僵化、性格頑固的人,或者所謂「無知」的人;所以佛教「十二因緣」指出人生死流轉的首支即在於「無明」,而格外強調智慧(覺悟)的重要。
總之,佛教業報說不是宿命論,而可從修行和努力中操之在己;而福報功德主要是外在條件、外在價值,唯智慧屬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而人生真正珍貴之處也在於此。但一般人只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總希望多一點福報、好運,卻忽略智慧才是意義價值之所在,而佛教之重慧學,就是引導人如何思考,怎麼想事情,藉以活化觀念、啟發思想,進而從「善解」中得到自在!(林建德完稿於花蓮歇心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