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每日極短篇(九)


2014.5.28  Wed.
信仰之門
佛教經論浩瀚如海,佛門宗派百花綻放,但我始終以性空論者自居,宗仰般若、中觀的經教義理!

然這不代表我輕忽其它佛教典籍或法門,例如我也很喜歡閱讀《阿含經》,時時把阿含法義放在心理;近來也對彌陀淨土感到親切,覺得人生以此為依歸是幸福的;前幾天聽力行佛學院法師們介紹看話參禪法門,也讓我心生嚮往;包括我身處慈濟宗門的志業職事中,靜思法脈的一切亦為我讚嘆佩服。甚至,天主教、基督教神職人員的無私奉獻,亦常令我景仰、感動!

如果人因為選擇一種宗教或宗派而劃地自限,再也不願接觸或欣賞其它,甚而「自讚毀他」,那是一己的狹隘障蔽,僅能汲取少量的資糧養分,無法充實豐富的靈性生命。相對的,若人因選擇一種信仰,而更容易肯定不同信仰的美善,那才真入信仰之門!

2014.5.27  Tues.

讀得多不如想得深
我在課堂上,時常鼓勵同學要勤作思考,認為書讀得多,不如思想得深!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意即如是。

也因此,在哲學和佛學的領域中,我書讀得不夠多,但我卻很認真的思考,試著從讀到的隻言片言中深度的反芻咀嚼。

雖然「學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則殆」,但對於訓練研究生而言,相形之下思考更為重要。意即,把一本書讀完沒什麼大不了,但能從某個部份找出許多可能的研究主題,那才是工夫,也是較為適合走研究路線的人!

2014.5.26  Mon.
欲與願
欲和願是佛教常用的兩個詞彙,但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欲」通常是「為自己」,而「願」多數是「為他人」;一者是起於雜染心思而稱染欲,一者是清淨無私而為淨願。

佛教所說的「苦」都和「欲諍」有關,求不得、愛別離、五蘊熾盛等就是,而人也因為「愛結所繫」所以才生死輪迴。相對的,「願」雖也「有所求」,亦可以是「欲」,但卻是「善法欲」,對正向良善事物的期許盼望,如佛門名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即是一例。

人生在世都有其理想和目標,如何轉化個人欲求而為度眾宏願,成了大乘菩薩行者的修學功課。

2014.5.25  Sun.
志工服務
在慈濟志工身上,讓我看到很多事。例如有一次,我一篇中文論文的英文摘要,請一位長期旅居美國、英文極好的師兄修正潤飾,他不只一口答應,還在信中致謝,感恩我願給他這個機會。

然而是我有求於他,但他卻感謝於我!原來在志工的內心裡,不只是好於助人,而且更樂於為人服務!意即,志工不只是「幫助」,而也是一種「服務」!

社會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縮小自己、善待他人,才可能構築一美善世界!

2014.5.24  Sat.
上升下墮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人」是上升下墮的樞紐;因此若不把握機會好好修行,來世就等著沉淪惡道受苦。

同樣的,任何有錢有勢、位高權重的人,上升下墮亦比一般人快速;例如政治領袖的德政可傳頌百代,暴政卻可遺臭萬年。

佛教說因果如如,各有因緣莫羨人;假若一個人德性不足、定力不夠而攀爬高位,或者坐擁巨富,那只是把自己害慘,等著重重摔跌的一天。

相對的,做好本份內的事,腳踏實地做人,隨緣隨份助人,才是人生的幸福之道!

2014.5.23  Fri.
「死」與「痛」
鄭捷隨機殺人致死,犯後毫無悔意,不覺得自己有錯,反而內心舒坦,在看守所內吃、睡一如往昔;原來他隨機殺人是為了被判死刑,覺得自己生活壓力大,不想活卻又沒勇氣自殺,只好選擇濫殺以「求死」。 

如此,若將鄭捷處以極刑判死,反而是遂其所願,正義未必得以伸張,受害家屬未必得到平撫。 

鄭捷在優渥的家境中長大,少年不識愁滋味,反說自己活得辛苦。然而,鄭捷雖不怕死,也一心想死,但他一定怕「痛」,而也必須讓鄭捷知道,他以利刃猛刺被害人身體,那種摧心斷腸之痛,以及鮮血流乾至死的折磨凌遲,是什麼樣的滋味和感受? 

鄭捷的心麻木不仁,但他身體猶有知覺。他怕「痛」,一如他被見義勇為的民眾以擒拿術制住時,還大聲叫喊「我的手很痛」,即是一例;此外,也因為「痛」,他要求法警鬆開手銬、腳鐐,並請求服用止痛藥。然而,鄭捷的「痛」,其痛又如何能和被他殺害的人相較相量呢? 

讓鄭捷「死」是便宜了他,也滿足了他,他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錯在那裡。如此,與其讓他輕而易舉的「死」,不如讓他「痛」,讓他虔心懺悔,讓他知道利刃穿心的痛楚,也讓他了解自己真正做錯了!

2014.5.22  Thur.
「死刑」助長犯罪?!
鄭捷殺人事件駭人聽聞,隨機行兇是因為不想活,卻又沒勇氣自殺,殺人是為了被判死刑,一死了之;也因此他殺完人後反覺舒坦,絲毫不見悔意,在看守所收押期間仍舊吃得下、睡得著,冷靜冷漠一如平常,真可謂「求仁得仁」!

 可見「死刑」未必定有嚇阻犯罪的功能,反倒有推波助瀾的促進效果;而今民意代表、法界人士等提議修法加重刑責,捷運隨機殺人唯一死刑,如此正不是強化鄭捷這類「求死者」的犯案動機? 

換言之,「死刑」固然可能防阻犯罪,如去年割喉殺童的曾姓男子,嗆說「殺一、二人不會判死刑」,聲稱想吃一輩子免錢牢飯,對此等人「死刑」確有作用;但對活不耐煩、求死心切的「鄭捷」之士,「死刑」可謂恩竉與福賜!

 如此,「死刑」若無法令殺人者虔心懺悔,進而以死謝罪,反而是滿其所願,並助長犯罪,這樣的「死刑」看在被害家屬眼裡,情何以堪?對社會大眾而言,又何以言公平正義呢?

2014.5.21  Wed.
哀悼
十多分鐘車程
通往死亡終程
他一個人  沿著捷運車箱
殺紅了眼!

利刃穿刺下  鮮血滿地 
猶如屠夫宰殺牲畜 
放血流乾 昏迷 死亡
車箱頓成屠宰場 人間的煉獄!

沒由來得
不知為什麼
只是為做一件大事
人神共憤的蠢事!

自毀一生
也留給許多人不可磨滅的痛與傷痕……

2014.5.20  Tue.
心碎家庭
南韓歲月號客輪沉船事件有三百多人罹難,此事件被南韓民眾稱為「國恥」,南韓總統朴槿惠數度在公開場合為此哽咽落淚。

船上幾乎都是參加畢業旅行的年輕學子,他們的早逝,父母親必是悲慟逾恆,一時之間家庭破碎;特別是死亡過程的驚懼恐佈,想到更令人痛心!

猶如捕鼠籠的老鼠,活生生把牠們浸入水裡,一分一秒等著水淹滅頂,最後溺斃而死,慘遭酷刑一般。

在這之前,一架馬來西亞航班離奇失蹤,機上人員和乘客無一倖免,迄今仍屍骨無存,親人的哀痛亦無以名狀!

「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人生一切的際遇,都比不上去來之間的快樂平安。
 ---
林建德於花蓮中觀室 2014.5.28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每日極短篇(八)


2014.5.19  Mon.
用身體思考
今天看中醫,沈醫師幾次從我的頭部及身體判斷,都說我用腦太多,粍神過度。

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慣性,常思考問題時就一頭栽入,不管吃飯、走路、開車,乃至睡覺等,大腦一直處於開機狀態,未曾停歇;所以用腦過度,也算是我的工作勞損。

我大概可以知道為什麼古代讀書人多為文弱書生,體弱多病;大致是他們動腦太甚,氣血盤旋於上而無法下行,減少對身體的覺知與觀照,等到發現狀況時已是病痛纏身了。

我年到四十,不能只用大腦思考,而且也要學習用身體思考。特別閑來要練習靜坐,讓大腦歸零,多用身體感覺,修習「身念住」,這樣身心狀態才能漸趨平衡。

2014.5.18  Sun.
智與愚
今天讀到《聖經》一句話:「即便是個愚者,當他能保有寧靜,實則是個聰明人。」(Even a fool, when he holds his peace, is counted wise.

誠然,一個不聰明、頭腦不靈活的人,如果內心常是平靜喜樂的,則他已然不笨,而卻可能是最聰明的人,一如老子所說的「大智若愚」。

相反的,一個思想敏捷,口齒伶俐,很會動腦盤算,反而容易在得失計較之間,內心不得安寧,如此「雖智卻愚」。

就像許多的政客奸商,腦袋是一等一的,但也因算計太多,欲求過高,因此多半是不快樂的人。

如此,《聖經》的話換個方式說:「一個聰明的人,若心思混亂不安,實則是一個愚者。」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此或也是一例!

2014.5.17  Sat.
言與行
哲學不只是給人理解,也是給人實踐的,特別是東方哲學。

古人的思想──例如孔孟老莊的學說,裡面頭頭是道,但不知道他們是否都能做到?但可以肯定的,至少他們都懷著一定的抱負和理想,有心想要做到,試圖為人類指出一條可依循的方向。

但現今的讀書人未必如此,例如教莊子的人,可能一點也不莊子,反而更為汲汲營營;如此,剋實而言,他可能一點也不懂莊子。

一如證嚴法師所說的:「不要說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雖然學者的知識總是跑在行動前面,但如何言行一致,「為學」而且也「為道」,恐怕是人生更艱難的問題,但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2014.5.16  Fri.
無求
前幾天我問一位朋友,如果他哪天拿到什麼特殊貢獻奬,但他明明知道還有人比他表現卓越,更適合這個奬,那該怎麼辦?會不會因此而放棄?

朋友說他不會放棄,但會公開表示某某人也應得奬,或更應該得奬!

這社會很多奬項的頒發,雖不少是實至名歸,但很多亦是名過其實,充斥著浮華與虛假。有時人脈關係,或者高調作秀,比實力或實質的付出更形重要,這在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皆是如此。

人生如果為了拿什麼奬而去做某一件事,那將會很辛苦,因為運氣左右一大部份的因素;所以面對一切奬項,有時參考就好,不必認真!

2014.5.15  Thur.
沒什麼好爭
在花蓮過生活,最常告訴自己的是「放下」二字,而之所以把寒舍命為「歇心居」,乃取自佛典「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之意,時時練習「放下」(「歇」),而這樣的放下,就是解脫、就是自在。

誠然,「歇即菩提」,人世間很多的煩惱就是看不破、放不下;而佛教所言的「放下」,不是消極的逃避,而卻是一種超然與灑脫,不與人一般見識。

如果我身處花蓮,無法培養出從容、悠然的心境和心地,我想也枉費居處此山海環繞的後山淨土。

2014.5.14  Wed.
在生活裡完成自己
志學到我課堂上談他所認識的「老孟」(孟祥森/孟東籬)。他說在花蓮,因為遇到老孟、余德慧等奇人,足以飽嚐「流動的饗宴」,豐富也啟發了他的生命!

老孟是台灣哲學界的前輩,但不以理論探究見長,而以行動切身實踐他的生命信念;他帶著愛人小孩,辭去大學教職,遠走偏鄉,過他想要且相信的生活。如蔣勳所說:老孟使他看到真正的「哲學」,這樣的「哲學」不是「學術」,而是一種「生活」;他認為老孟是台灣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在生活裡完成自己的哲學家。

誠然,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特立獨行的哲學工作者,不在乎俗世眼光,勇於做自己,但問精神性靈的飽滿與否……

2014.5.13  Tues.
大小孩
今天二度帶同學到花蓮黎明教養院庇護工場參訪,除和院童互動,也和工場主任鄭玉章牧師會談,對於庇護工場的運作有進一步的認識。

這些身心障礙的孩童,各有大小不等的問題,雖已是成年人了,但心智年齡停留在國小三年級到五年級間,可說是體格壯碩的大小孩。

他們和一般人一樣週一到週五上班,早上七八點出門,傍晚四五點回家。雖然只是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主要是做牛軋餅乾、包裝,以及出外推銷產品等,但大家都做得很高興,特別是客人上門光顧時,更是充滿成就感。

談話中,知道他們的薪資其實很低很低,鼓勵性質多於營利掙財,但他們似乎不在乎、不計較究竟收入多少;純真的心思,想到能繼續工作,就是一種滿足、一種肯定!

心疼這些孩子之餘,也感佩他們的父母親,一路走來不離不棄,比一般家庭付出更大的愛、耐心和包容,實值得我們的讚揚與喝采!

也請大家下次路過花蓮後火車站時,到附近的庇護工場走走看看…….


相關文章
永遠的孩子

相關報導 【見證台灣生命力】20140216 - 花蓮牛軋餅(前半部)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每日極短篇(七)

2014.5.12  Mon.
愛與礙
曾聽說有人不生小孩,是因為怕太愛小孩,因愛而會有牽掛,徒增很多煩惱。

有所愛不免有所罣礙,此乃人情之常,而這樣的罣礙是一輩子,可謂「終身之憂」,未必因孩子長大而稍減;父母恩重於此,沈重亦於此。

佛陀出家前育有一子,名為「羅睺羅」(Rāhula),據說含有「障礙」之意,表示孩子是所愛、亦是所礙。

如何轉情化愛,跨越阻礙,成了修道者之關切所在!

2014.5.11  Sun.

2014.5.10  Sat.
生兒育女
今天和一位佛學界的老輩閑話家常,他提到他此生最後悔的一件事是有自己的小孩。

前輩有四個孩子,現都長大成人;他雖曾感受到生兒育女的喜悅,但牽掛憂慮的反而更多,直到現在他仍不時擔心著小孩。

他說他已步入老年,那天兩眼一闔,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小孩。前輩的話我可以理解,所謂「百歲母憂八十兒,命到盡頭情未了」,可知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懸念,即便小孩都已年高八十了!

他所說的,一如我先前的認知:十段親子關係中,大致其二、三是很好的;而一個人是否為這十分之二三下賭注,恐需多做思量。他並表示,如果人生重來,他寧願不要有小孩,而把心力都放在朋友和學生身上,將養育小孩的精神貫注在菩薩道業的累積,認為那是更有意義的事。

前輩的話我聽到了,我也會思索一番!恰好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花蓮有一逆女和男友共謀弒母,之後兩人在母親節前夕,於看守所內辦理結婚──我不知道這可憐媽媽和她女兒究竟結下怎樣的孽緣?除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同時「愛之適足以害之」,而且也害了自己! 

2014.5.9  Fri.
2014.5.8  Thurs.
2014.5.7  Wed.
慈濟人文
我們學校推行「慈濟人文」,不時舉辦相關活動,但老師們的參與度不高,除本身是慈濟人身份的老師外,多數老師從旁觀望,未必可引起普遍的共鳴。

長久的學術訓練,大學教師多是「我知,故我信」的特質,以理性知識取向為重;儘管能「動之以情」,但一時的感動終究難以持久,還是回到理智引導行為的生活慣性。

如此,大學所推展的「慈濟人文」,或與其它慈濟場域所顯現的不太一樣,而更強調背後深層的內涵及意義,其中包括「慈濟人文」的文學性、哲學性、宗教性和藝術性等(如此「慈濟人文」亦建構在文學、哲學、宗教和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基礎上),使慣於精緻思考的學者,依此形式吸收養分,獲得生命的體悟、啟發,而讓「慈濟人文」更具吸引力和號召力!

2014.5.6  Tue.
椰子油
最近因感冒的緣故,在家裡多休養,什麼也沒做!閑來時躺著,不只嘴裡含著椰子油,並頻往鼻子內滴點著油。

使用椰子油已有五年多了。當初聽到有人喝椰子油保健養生,覺得很奇特,甚至奇怪,待我自己試用後,覺得確有一定效果;特別是椰子油有很好的抑制病菌、排毒功能,初期使用經常上吐下瀉,但吐瀉之後身體感覺良好。

像我前年發燒感冒,我和內人戲稱是見證「椰子油奇蹟」的時候,果然嘔吐幾次後,症狀明顯改善,我隔天隨即帶她到台東過夜遊玩,內人仍半信半疑,但事實擺在眼前,學西醫的她也無話可說。

哲學同行尤惠貞老師年輕時得癌症,治療沒多久後又復發;最後聽從建議使用椰子油排毒,整個身體狀況大幅改善,可說椰子油救了她的命。她和夫婿翟本瑞教授撰有〈還椰子油一份公道〉一文,大家在網路都讀得到。(關於更多椰子油的研究報導,亦可見以下網頁:http://coconutresearchcenter.org/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能者多擔

能者多擔
一個小診所醫生因背景知識有限,經驗能力不足以應付某罕見急性疾病(特別是在偏鄉),轉診又遠水救不了近火,在全力搶救最終仍宣告不治,家屬通常不會去責怪診所醫生,因為他的技術、專業和設備等,本就不及於此。

相對的,如果同樣的狀況發生在都會區的大型醫院,醫生們的經驗技術都足以應付此疾病,但只因醫護人員一時不察,最後導致病人不幸去世,如此「醫療疏失」,恐就要負上法律責任,承擔一定後果。

可知,技能充足但因過失所帶來的傷亡,比一個因技能不足所致,更難以得到多數人的同情。這也說明,這個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比沒能力的人,有更多更大的責任義務;不只是「能者多勞」,而且是「能者多擔」,不管是法律上的承擔,還是道德上的承擔。

所以,任何有能力的人對於沒能力的人,例如富人之於窮人,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有義務協助他們脫離貧困,否則即有道德缺失!而這也是哲學家Peter Singer所試圖論述的一個要點。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四節合一

四節合一
今天四點多就起床,和內人參加五點半靜思堂廣場前的浴佛大典。

花蓮的浴佛典禮,我先前和內人都參加過幾次。這次我們參加,一方面當作是女兒逝世一周年的佛事,另一方面也感恩上人、精舍師父及慈濟師兄姐及內人同事們彼時的義助。

念音是去年五月十日黃昏往生的,那天是星期五,正好大家群聚排演浴佛流程,以準備星期天正式的浴佛。或許是師兄姐向大會通報,使得排練結束後,約莫五十位精舍師父來到靈堂前為念音助念,以及許多師兄姐和志業體同仁也共同送她一程。

念音不過是出生兩週的小菩薩,能受到大家的重視和關愛,亦可謂「備極哀榮」!身為父母的我們,對此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慈濟的浴佛典禮是三節合一,結合浴佛節、母親節和慈濟日;據今天大會表示,由花蓮首場開始,之後遍地開花,預計在39個國家,舉辦390場左右,逾33萬人次的浴佛盛會。

對我和內人而言,因念音的早逝而成了「四節合一」;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將跟著這三大節日一同懷念她,隨著世界各地的浴佛活動遙望著她、祝福著她!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不再是我」和「等同於我」

「不再是我」和「等同於我」

「英雄不怕死,只怕病來磨」,當一個人生病,不管怎樣的英雄好漢都頓成狗熊。而既然生老病死是世間常態,每個人都會生病,因此如何學習生病,成了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

佛教慣有「身苦心不苦」的說法,意即生病時讓身體受苦就好,心理不要跟著生病;反之是「受第二支箭」,即一個人被毒箭射中,極其痛苦,如果他心生惱怒瞋恨、忿忿不平,此時苦上加苦,不只是身體受苦還有心理的。

如何做到「身苦心不苦」呢?此如佛法「無我」的教導,其中《阿含經》說道「有業報而無作者」,同樣的生病時,有病苦卻沒有受苦的人──「但見於苦,不見於我」,把我從受苦的情境中抽離出來,淡化自我、消除自我,此時以第三者的旁觀立場,就只是靜靜的看著苦的生起、感受苦的過程,如實覺知此經驗,心不起排斥或抗拒;如此即便身體痛苦,心卻做好防護,不會隨之牽引。

佛法認為,人之所以痛苦,乃因自我意識過強,愈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人,自我感重,煩惱必然愈多。因為凡事順我者喜、逆我者憂,特別是生病的苦違逆本意,內心的抵抗是必然的;然佛法的修行就是要在這個關卡上看通看破,以正向心思坦然接受,甚至積極的親吻擁抱,與之和平共存!

換言之,讓身體的苦留給身體就好,心靈不要添油加醋,這是佛法的智慧之一。甚至,把身體的苦當作是修道的資糧,幫助自己轉化生命、昇華生命。如「修行常帶三分病」,佛法亦要人不時做病想、無常想,藉以鞭策自己努力修道。而此不只佛教,包括單國璽樞機主教晚年戲稱身體的癌細胞是天主派來的小天使,敦促他更精勤的事奉主、效忠主,亦也其例。

此外,在病中體驗其他眾生所會經歷到的苦,從中生起悲憫之心,如佛法所說的「同體大悲」,也是淡化病苦的方法之一。甚至不把苦當作是自己的,而把苦當作是別人的,而自己獨力承受而「代業受報」,願因此而減輕眾生苦難,如此也有助於苦的轉化。

病人在病中「不再是我」,藉以緩解病痛;而相反的,醫生看病時需要「等同於我」,如此「將心比心」,才足以確定病人得到最好的照護。

記得去年小女生命危急之間,我問了醫生一句話:「如果這是您女兒,你會怎麼救?」他對我的直問楞住未答,我知道這對他來講是艱難問題,醫生也有年幼兒女,「天下父母心」,如果是自己的小孩,我想結果不盡都相同!

面對病人,做為父親的醫生和做為陌生人的醫生,心態明顯有別。若是自己的小孩,哪怕只有一線生機,絲毫的可能都不會輕易放過,竭盡任何的資源、管道和人脈等,給小孩更多更大的存活機會。

醫生會給自己家屬「特權」,此乃人性之常而不需反對,但如何讓所有病人都享有相似的「特權」,才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使能視長者如自己父母,平輩者如自己手足,幼者如自己孩子,所謂「視病猶親」即是此意。

如證嚴法師所常說的:「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或者,也如《聖經》中耶穌的教導:「你們做在我最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面對病人、弱勢的貧者以及任何苦難中的人,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將是神恩浩蕩下的寵幸與賜福,即便不是為自己或家人而做。

可知,「等同於我」是做為一個有理想、有關懷的醫護人員必須的心境,同情共感病人的苦痛,使得在醫療過程中,沒有人受到差別對待。

以上簡說病人和醫生之「不再是我」與「等同於我」的兩種態度,而事實上不只是「醫病之間」,任何人面對苦痛都可以此來回應。若是自己的苦,當謹記「不再是我」,讓自己在苦境中超拔出來,而體現佛法的空性智慧;若是別人的苦,則須自勉「等同於我」,讓別人因我的緣故而能除苦、離苦,而顯示佛法的慈悲誓願。如此之「悲智雙運」,也傳達了大乘菩薩道辯證性的修學精要!(林建德2014. 5.9於花蓮中觀室)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每日極短篇(六)


2014.5.5  Mon
休息
今天早上起來,身體很不舒服。原本上星期五就有些感冒,加上六日兩天上課用腦過度、粍神太多,前一天寺裡晚上也不好入眠,使得病情加劇。

雖然症狀不算嚴重,主要是鼻塞、咳嗽、喉嚨痛、頭暈(小發燒),但生病的滋味畢竟不好受。

曾有一位算命師說我這輩子「大病沒有,小病不斷」。我不知道是否真沒大病(當然希望如此),但我確實是「小病不斷」。

不過生病也不見得全是壞事,亦可藉此因緣調整身心和生活步伐。特別是今早看中醫時,沈醫師已提醒我要多休息,否則再這樣下去,恐會有倒下不起的一天。

2014.5.4  Sun.
再續前緣
這兩天在力行佛學院上課,院內的法師和同學們來自四面八方,包括大陸、馬來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資質程度都不錯;最重要的是他們向學的態度實令人肯定!

我在一般大學教書,大學部學生常顯得意興闌珊,人在心不在,而我也莫可奈何,只求把本份事做好,其它的不多做要求。

下午上完課後,沿著花蓮38-1縣道,去女兒骨灰安置處悼念。由於是山路,人煙稀少,所以「道狹草木長」,既高低起伏,同時也彎彎曲曲,深怕一不小心走錯岔路。

儘管沿途山色秀麗,但也無心欣賞,一心只想早點到達目的地!我還告訴內人說,這輩子此路絕不走第二次,理應走省道才對,既省時省力,而且也寬敞安全

很幸運的,我們將近天黑之前抵達。先到大殿禮佛後,即到念音骨灰前憑弔,對她說了幾句話。

回想去年此時,女兒生死危亡之際,心裡百般不捨不忍。如今,我們相信她已成小菩薩轉世到別人家裡,正快樂健康的長大。而我們也期盼不久的將來,在未知的時空中與她相遇,接續未盡的前緣!

2014.5.3  Sat.

2014.5.2  Fri.
但感別經時
內人六歲舉家移民阿根廷,待了二十多年後,只有她回台就業定居,嫁給土生土長的台灣人(It’s me!);爸媽仍在阿根廷,大妹在墨西哥,小妹在西班牙,一家橫跨中南美洲、歐洲及亞洲,要全員到齊聚會碰面,可說是高難度挑戰,主要是透過網路或email保持聯絡,偶爾分寄東西給在各地的家人。

今天幫內人寄包裹到墨西哥,雖然英文已學了很久,但西班牙文一字不識,寫起來特別戰戰兢兢,深怕一字之差送達不到。此外,小小包裹郵資六百元,幾乎快和裡面的東西等價。我在想,裡面除一本中文書外,其它在墨西哥應買得到;如果依我們家精打細算的習慣,很少會這樣寄東西的。但對內人來說,「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東西背後的情感和關愛更顯無價。

前幾天和內人訂了暑假回阿根廷的機票,預計停留一個月。在付款開票後,發現內人心情變得不錯!戀家的她,三年多沒回去了,歸心似箭的心情,我也感受感染到了!

2014.5.1  Thurs.
莊周成蝶
詩人周夢蝶以九十四歲高齡辭世,我看了聯合報對他的報導,生起對他的尊敬和緬懷。

說實話,對他的詩文我並未深入賞析品讀,但我想「文如其人」,對他這個人的認識,等同於對他詩文的了解,如此詩哲寫出怎麼樣深邃動人的文字,並不足為奇!

周夢蝶自喻為「孤獨國」國王,一如莊子所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曾長達二十多年,以一襲布袍終日默坐在台北的繁華街頭,成為特異的藝文景觀,亦創下台灣文壇的傳奇。

特別是,名利的一切他皆不掛心,傾全力貫注在詩文和心靈世界的經營耕耘,在浮泛功利的現代世界中,真可謂獨樹一格,也為人文思想的作家和學者立下人格典範──正因周夢蝶之孤絕、沈靜和淡泊,才會創作出純粹、細緻及幽遠的作品;在物質生活匱乏的背後,卻是精神上的飽足和豐盈。

周夢蝶之名取自「莊周夢蝶」的典故,而今夢蝶不再「夢蝶」,因他已仙化「成蝶」了!

2014.4.30  Wed.
牙疼
今天一顆牙變得疼痛,也因疼痛吃東西無法細嚼,囫圇吞棗往肚子裡塞,吃完後頓覺腹脹,真是惡性循環。

這顆牙九年前就蛀得很嚴重,以僅剩的丁點牙根,勉強做起牙套,而今或因牙縫太大,清理不易,而容易反覆發炎,這陣子因牙疼已跑醫院好幾回。

小小牙齒帶來如此不適,更遑論其它大病。或許這牙已壽終正寢,再不行我只好考慮植牙了!

2014.4.29  Tues.
正念
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一個人靜下心來,悠閑地坐者,思考人生各種問題。然而,這種體會不是每天都有,常常一忙起來,心隨外境旋轉。再加上網路資訊四通八達,不時被新聞時事牽引著走,心思就更加混亂了。

投入工作是好事,關心時事也是好事,只是在這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常保心的覺知和平靜?即重點不在於我們做了多少,知道了多少,還在於我們如何做,如何知道?是否是在正念正知中經歷這一切的過程?

(林建德2014. 5.5貼於花蓮中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