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每日極短篇11

2014.6.23  Mon.

2014.6.22  Sun.  

2014.6.21 Sat.

2014.6.20 Fri.
我願是風
哪兒都去

穿過森林 橫越高山
飛上雲端 奔向海洋

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2014.6.19  Thurs.
跟隨周遭 
依著外境
做不了自己主人
浮動擾亂的心!

愈想約束
愈控制不住
詭譎多變的心!

2014.6.18  Wed.
有沒有鬼?
這世界上有沒有鬼?──大多數人以及大多數的宗教都會說有,但科學家或唯物論者則說沒有。

就佛教而言,當然承認世界上有鬼,且不只有鬼,還有天界及地獄等場域。但如一般所言:「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只要光明正大做人,鬼是沒什麼好怕的。

人怕鬼,但事實上鬼可能更怕人。就如同窄小巷弄裡遇到流浪狗,究竟是你怕流浪狗?還是流浪狗怕你呢?事實上,只要秉住正氣,若無其事走過,人與狗間可以兩不相傷、兩不相害的。

有些人體質敏感,容易被鬼魅所纏,或而精神妄想,或而心思不寧,或而諸事不順等,此時求神問卜之餘,反求於己,使常存善念正念,反倒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個人品格高尚,精勤修行,不只孤魂野鬼不會上身,過去生中可能的冤親債主也淡化怨恨,甚而轉而護持、追隨。所以,即便世上有鬼,除了敬而遠之外,道德力、慈悲力的培養亦是自保之道!

2014.6.17  Tues.
禪者初心
近來清晨早起,都會到頂樓走走,一者呼吸新鮮空氣,再者活動筋骨,三者仰天長嘯、迎接日出,四者唱誦心經、持咒和念佛;每天早上這樣開始,乃一天中最美麗的時光。

記得七年前剛到花蓮來,就住在十四樓,這樣的高度在西部和北部不算什麼,卻已是花蓮最高樓層;而我三不五時往頂樓跑,飽覽山海之景,被花蓮的一切所深深吸引。

然而時日一久,美好感受漸漸消退,「人在福中不知福」,已不覺得住在這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最近再往頂樓活動,才又喚起當初來到花蓮的迷戀悸動!

禪門的修行,就是找回初始之心;有一本歐美暢銷書Zen Mind, Beginner’s Mind(中譯《禪者的初心》),所說亦在於此。人要時常回到原點,回到原初時最純真素樸的心,猶如回到初戀滋味一般,如此人生熱情和驚奇才會常駐心中!
自攝於住家之景

2014.6.16  Mon.
靈性與迷信
西藏長久以來「政教合一」,佛教的信仰和文化令西藏人引以為豪,因佛教的皈信使他們置身「香格里拉」,生活在滿是神靈護佑的國度中。

西藏人以佛教為榮耀,但相信唯物辯證、無神論傾向的忠貞共產黨員,卻視西藏為最落後、最迷信地區,而中共之佔領西藏,他們自認為是在幫助西藏,促進西藏的文明發展,提昇西藏文化水平,擺脫怪力亂神的盲目崇拜。

也因此,江澤民當國家主席時,曾公開評論西藏宗教的荒謬無理,而說:他無法想像成千上萬的年長者,視兩三歲幼孩為所謂「靈童」,既跪又拜,虔敬磕頭頂禮,這除了「迷信」,他再也想不到其它可能…...

所以,西藏佛教的信仰,究竟是靈性的開顯?還是迷信的表徵?

如此,佛教的信仰遇上共產黨的信條,可知西藏問題不只是政治問題,其實還是價值觀的問題、意識型態衝突的問題,而究竟孰是孰非,也只有雙方善意傾聽和尊重,才能達成有效的對話溝通。

2014.6.15 Sun.
悠閑
一個人獨自坐著
只是這樣靜靜地坐著
不趕也不急!

身體放鬆
呼吸暢通
思緒淨空

願此悠閑的心
伴我一輩子美好時光!

2014.6.14 Sat.
神聖空間
今天馬來西亞的友人到花蓮一遊,太魯閣行程後約我一聚,我和內人帶他們到慈濟園區參觀,特地到靜思堂內部看展覽。

雖然花蓮靜思堂離我住處很近,但我都只在外圍繞繞,鮮少入內;若是有機會走進去,裡面空間的靜美,常讓我心靈沈澱,特別坐在「講經堂」,感受那寧靜氣息,真是身心療癒的大享受!不只靜思堂,靜思精舍清淨、素雅的道風,靈氣充滿,攝心外更令人有洗滌塵垢之感。

生活在山海之城的花蓮,貼近自然風光的仙境是不夠的,亦要走入素淨的寺院或教堂,在神聖場域中感受寂靜,如此才會離聖境更進一步!

   


圖片取自 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 

2014.6.13 Fri.
止觀
靜靜地
坐著
一動也不動

深深地
想著
尋思復尋思

讓深靜的心乘著悠然的風
在天際中
洞觀世間的美麗與哀愁……

2014.6.12 Thurs.
飯水分離
最近剛實行「飯水分離」的飲食嚐試,也就是說吃飯時儘量不要喝湯,食用固態食物時,也要避免水份過多,同時在飯前飯後的兩個小時左右不要多喝水。

「飯水分離」背後有很多理論表述,如陰陽平衡的概念,認為水屬陰而白天屬陽,因此喝水的最佳時間應是晚上。包括食物之固態、液態陰陽屬性不同,若混合著吃恐有相拒相斥的反效果。

過去吃完飯後都很習慣喝湯,雖然不知「飯水分離」是否真有實效,但很早就聽說飯湯混吃,容易影響胃液分泌而對消化不好。現在姑且實驗看看,希望對我腸胃功能的改善有些助益。

2014.6.11 Wed.
貴與賤
大多數人會以某個人的國籍、種族、家世、職業等,先入為主認定他的貴賤,例如認為歐美先進國家的白人比非洲落後國家的黑人更加高貴,或者大學教師比公車司機尊貴等等。然而在佛教中,一個人的貴賤不是取決於一個人所在的身份地位,而在於一個人的行為。

假若有個公車司機道德感重,富有愛心,時時給人方便、給人歡喜,此比起有些大學教師沽名釣譽,唯利是圖,更顯高貴而值得我們的尊敬。例如陳樹菊雖是賣菜的大嬸,但她樂於付出,樂於行善助人,她的高貴是很多政商名流、權貴子弟、知識份子等所遠遠不及的。

《雜阿含經》云:「莫問所生,當問所行」,即不要管出生為何,而是問他的行為,問他是否能過德行生活?所以《雜阿含經》亦云:「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業為領群特,業為婆羅門。」不因為出生所以保證婆羅門高貴,而領群特低賤,卻是由「業」(行為)來決定他們的貴賤;而這也是佛教「眾生平等」的要義之一。

2014.6.10 Tues.
開悟者心境
近日復讀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的著作,他的真知卓見令人心悅誠服,引起我進一步探索的興緻。

克氏十多歲時被一靈修團體──「國際通神學會」(International Theosophical Society)認定為「彌賽亞」(Messiah/救世主),成為「世界明星社」(Order of the Star in the East) 的最高靈性導師 但十八年後他當眾解散此團體,拒絕一切權威和上師地位,公開宣稱「真理是無路之境」(Truth is a pathless land)。

克氏畢生都宣揚此一理念,他理性、求真、開明、思辯等教導風格,在在都令人耳目一新,如我讀到幾句話印象深刻的話有:

* 信仰的堅稱乃是恐懼的標示。(The constant assertion of belief is an indication of fear.
* 當你追隨某人之際,你已停止追隨真理。(The moment you follow someone you cease to follow Truth.
* 對神的信仰僅是你單調、愚昧、慘痛生活的逃避。(Your belief in God is merely an escape from your monotonous, stupid and cruel life.
* 宗教是一個人的思想凍結,以之而有寺院建成。(Religion is the frozen thought of man out of which they build temples.
* 當我們想成為什麼時,我們就不再自由。(The moment we want to be something we are no longer free.
* 自由源於對日常存在和活動的全然覺知。(Freedom is found in the choiceless awareness of our daily existence and activity

克氏可說是現代中觀學大師,傳承唯破不立、反覆解構的空性思想;此對比多數宗教領袖招人聚眾、擴大團體,克氏孓然一身,不斷鼓勵懷疑和挑戰,確是宗教界的異數,亦可以說是開悟者心境的顯露!

相關文章

2014.6.9 Mon.
奶奶近況
奶奶出院返家至今已一個多月,除骨質疏鬆的舊疾,其它狀況大致還好,至少不那麼痛。因為骨質疏鬆嚴重,需要助行器才能行走,家裡也多一位外籍看護24小時陪伴。

一場病下來,身形略顯瘦弱,雖然精神狀況還不錯,但憔悴落寞了些,不像以前那樣健談。而且牙齦萎縮情況嚴重,假牙裝不回去,都要先將食物攪碎才能進食。

奶奶出院後終日待在家裡,但她平生就知足常樂,也頗知自得其樂之道,因此雖然行動不便、足不出戶,但她的好修養讓她不發脾氣,現在也多練習走路,盼早有擺脫助行器的一天。

(林建德2014. 6.24貼於花蓮中觀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