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疫情時代的佛法教化

疫情時代的佛法教化

聯合國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指出,過去50年來洪水與熱浪等天災數量來增至5倍,平均每天造成115人死亡。[1]近來的氣候異常是明顯的例子,以2021年夏天為例,全球氣溫升高一些地區(如歐洲)飽受熱浪侵襲,不只世界各地野火焚燒,水患、土石流等亦頻傳,[2]也驗證佛教所說的「四大不調」,一切存在皆歷經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無常現象。 

災難改變世界情勢與人類生活,包括人類看待動物、看待自然的方式;倘若依然故我,一心只想回到過往隨心所欲的日子,未做出相對應的調整,一切的努力恐無濟於事。 

然時至今日,疫災的創傷與地球的破壞皆需時間修復,而我們皆參與其中,每個人皆是始作俑者,同時也是主要的救援者。面對著天災人禍,一如殘病中的人們,不再像過往一樣活動自如,一舉一動總是格外的小心緩慢,只怕引起身體疼痛,如是謹慎於每個舉手投足,即是一種覺知的生活,使有助於疾病的復原。而飲食習慣的調整,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不再如過往恣意妄為、放逸生活,卻願為人類自身與各物種生態之間作些什麼,象徵人類素質的提昇以及人類文明的向前、向上進展。 

借疫使力、借疫化育,成了慈濟近年來佛法教化的重點,其中包括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和生態環境教育等。證嚴法師所說的「驚世災難,警世覺悟」,換個方式理解或可為「人心不覺,災疫不歇」,如此面對災疫不只是求而更重於修(即便是求也在於修),修慈悲心、修清淨心等。也因此從「人間佛教」談疫情時代的佛法教化,首重於人心的自知自覺,及至於群體的覺悟,以期能「善業共感」。

 

依著「人心不覺,災疫不歇」的道理,即便疫苗得以有效控制,也僅是治標,畢竟在業報觀下,人心的道德善惡關乎災情的傷害大小,只不過以不同方式出現。事實上,「變種病毒」屢屢得見,也顯見「防不勝防」,甚而更具威脅性;疫苗所解除的可能僅是短暫,佛教之業力解釋雖「虛無縹緲」,但可能才是治本良方[3]

 

ps. 以上是論文刪減下來的,食之味淡、棄之可惜,姑且放在自己部落格上。


[2] 2021年暑假,全球可說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野火如土耳其、阿爾及利亞、法國、西班牙、義大利、黎巴嫩、希臘、美國加州、加拿大、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等地,水患和土石流也分別發生在西歐(德國、比利時等地)、美國東岸、中國、日本、印度、孟加拉等區域。

[3] 佛教業力說所預設的「德福一致不限於佛教,而普遍根植在許多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中,未必僅宗教上的神秘解釋,一定程度合乎經驗法則與理性思維。姑不論此學說或假說是否為真,即便不成立亦無有損失,少欲知足的簡樸生活總是一件好事,已然在此世今生受益或得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