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印順佛學詮釋的「中道」特色及其當代意義
「中道」是佛法根本的教理教義,以之為核心而開展出中觀思想,印順法師深受此影響,在其佛學詮釋處處可見此「中道」特色。如印順法師在表達他的根本信念與方法,包括佛學研究的立場與態度,以及「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論,乃至大乘起源等研究,皆流露出「不落二邊」的中道思維。一方面重視歷史之求真求實,另一方面也強調宗教的關懷實踐,以此歷史與宗教交構的雙重路徑,平衡學術與信仰、學者與宗教徒之間,避免理智或情感的過度偏失。印順法師著述的「中道」路數,相關實例不在少數,如表示「俗化」跟「神化」兩種極端不會導致佛法的昌明,不認同「愈古愈真」也不同情「愈後期愈圓滿」,既表示大乘的方便適應是「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但也認為大乘佛法的真精神是「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於此亦可見「中道」的平衡。然而,印順法師「大小共貫」的中道路線,時而引來相對二邊的兩路夾擊;第一重夾擊如部份懷疑大乘佛法的上座部行者(如《復歸佛陀的教導》一書),第二重夾擊如傳統中國佛教、包括禪與淨土的弘揚者(如周貴華佛教義學會、正覺同修會以及更早的現代禪等)。本文也試著就此提出反思,論述印順佛學詮釋的「中道」特質之於當代的意義啟發。
關鍵詞 印順佛學、中道、真俗無礙、以佛法研究佛法、詮釋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