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誠心祈三願

 誠心祈三願

「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乃是慈濟長年以來理念追求(證嚴法師的三個願望)[1],如慈濟的素食猶似慈善、環保、賑災等一樣,可說是人心淨化的實踐方式,寄望「共善」的力量來促進社會祥和,進而消弭天災人禍。

「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顯示一定的因果關係,亦即人心淨化社會才得以祥和、天下才可能無災,從中顯示人與自己、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整體關係。  

此意味著人心與天災之間業力共感,天災一定程度關乎人禍,正報與依報之間相互牽繫;此似中國傳統所說大乾坤與小乾坤、大宇宙小宇宙的平衡循環

社會祥和與天下無災緊扣著人心淨化,然而人心與人禍,以及人心與天災之間,果真有一因果關係?──佛教業力說實含攝此意蘊。

在佛法看來人生之為「苦」,以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之「五濁惡世」形容,認定「娑婆」(sahā)世界是「堪忍」世間,「苦」乃是常態。

而依「十二因緣」,每一苦痛都可說是業與無明的結果,「十二因緣」被理解為惑(煩惱)、業、苦的過程,[2]無明造作惡業、惡業感召苦果。無明泛指過去世一切煩惱,[3]因於人心不淨(惑、煩惱、貪瞋痴)與惡行造作(業),如是而有果報之承受(苦)。

任何苦的承受,皆關乎惑業的結果,當中業緣甚深難思難議。不管是自然天災或人為禍害,若返本溯源恐都與人心脫離不了關係,此「依正不二」的觀念在佛典中並不陌生,如《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4]

可知,人類的命運有賴於社會環境、天地自然的安和,社會環境、天地自然的安和有賴於人心的淨化,這或也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所要彰顯的道理。

相關文章 「天地人」



[1] 釋德𠆩,《2020年秋之卷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台北:慈濟人文出版社,2020年,頁564

[2] 《大智度論》卷5十二因緣生法種種法門能巧說煩惱事法次第展轉相續生是名十二因緣……煩惱是三事展轉更互為因緣是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苦煩惱因緣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是名展轉更互為因緣(CBETA 2021.Q3, T25, no. 1509, p. 100b12-20) 《成唯識論》卷8:「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惑業苦種皆名習氣……此惑業苦應知總攝十二有支,謂從無明乃至老死」(CBETA 2021.Q3, T31, no. 1585, p. 43b19-26)

[3] 《大智度論》卷5過去世一切煩惱是名無明』。(CBETA 2021.Q2, T25, no. 1509, p. 100b20-21)

[4] (CBETA 2021.Q2, T14, no. 475, p. 538c4-5) 相關討論亦可見陳兵,〈佛法依正不二論的現代意義〉,《人間佛教》學報第五期,頁16-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