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招生慘況有感

招生慘況有感

一陣子大學指考分發放榜,除了11所公私立大學滿招以外,其他大學都有缺額,尤其以私立大學情更為慘重。

 

此時此刻許多大學的行政主管內心沉重、士氣低落,可想而知;我想到這樣的招生慘狀,心裡也相當的不好受。現今的大學主管都非常努力把學校辦好,也相當用心的招生,然而整體成果是很有限。 

就現實來說,高中生如果考上公立大學,很難會考慮私立學校;本地生如此,國際生或者大陸生亦然,除非有其他誘因,例如充沛的獎學金提供,包括四年學雜費全免等。事實上私立大學比照國立大學收費,已經不太有誘因;據說少子化的發展趨勢來,十多年以後、不到20年的光景,所有的供高中生都會有國立大學可能讀。 

時至今日,當知所進退,或者另求他去、或者力圖變革,退場或轉型勢在必行。 

大學招生好比市場交易的供需平衡,有需求才會有供應,如果沒有需求不斷供應就是過剩。因此面對少子化的殘酷現實,大學不是選擇退場、就是走向轉型,轉型的第一步往往是先瘦身。 

一個大學老師有三個任務,分別是教學、研究以及服務,如果沒有學生,老師也不用教學,也因此教學的負擔減少,其他的比例相對增加;有心做研究以及從事學術相關服務,成為大學留才的要件,例如在慈濟大學教授們所做的研究,若能符合慈濟志業需求,將是留才的考慮(之一)。 

換言之,面對無學生可教的窘境,私立大學部份系所恐要從教學單位轉型成為研究單位,僅保留部份老師願意、也有能力進行研究以及學術服務,如國內各個研究院、研究單位──中研院、國衛院、中科院、中經院、工研院等,以研究為主、教學成為其次或為輔,高素質的人才聚集與人力培養。 

得天下英才教之,一樂也」,倘若沒有英才可教,就努力讓自己也成為英才,學校老師們或亦要有此共體時艱的認知,努力提升自己,無論到哪自有留人之處

慈濟大學人社院校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