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慈濟研究六部曲

慈濟研究六部曲

慈濟慈善志業的開展,56年來累積不少實務經驗,諸多現象值得透過學術研究進一步審視曾經走過的路,姑可以涵蓋以下六個範疇,分別是:一、精神理念;二、足跡故事;三、詮釋解讀;四、分析探討;五、理論模型;六、標竿典範。 

一、 精神理念

證嚴法師創辦慈濟功德會,走上慈善救濟的宗教實踐,背後有其一定的信念理想,例如身為一個大乘行者,「為佛教,為眾生」即是他念茲在茲的,因此對於證嚴法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修行觀,以及佛教精神與菩薩信念、經教思想(如《無量義經》、《法華經》等),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二、 足跡故事

慈濟56年來一步一腳印,「四大八法」所留下的痕跡,溫馨動人的故事點點滴滴,這些故事如何忠於史實描述還原,掌握其原型全貌,使對於慈濟發展史有一客觀的認識。 

三、 詮釋解讀

故事有很多的解讀的脈絡以及詮釋的線索,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理解的可能,如何適切取角,進行創新又合宜的詮釋解讀,亦為慈濟研究重要的一環。 

四、 分析探討

在詮釋解讀當中,從故事或事件的背後去尋找其意義,分析前因後果,探討其貢獻及可能局限,進行後設(meta-)的反思檢視,其中的利弊好壞、功過得失也一併試著評價,以作為承先啟後或者懲前毖後的經驗參考。 

五、 理論模型

在慈濟長久的志工經驗,已然開創出特有的一套模式、模型,這樣的模型背後有其特有思路,從精神理念引導下的實際作為、切身體會,建構出自身理論的可能性,而未必與主流學界相同,例如從聖格的身教示範去談道德領導力、德治等(如「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這也和主流的管理學、領導統御很不一樣。 

六、 標竿典範

既然有不少成功的實務經驗,例如跨宗教的國際慈善合作,這些經驗理當成為全人類的資產,供做跨文化、跨種族、跨地域慈善工作的參考範式。 

「慈濟學」研究近來在相關學術單位 (如我所屬的慈大宗教所)推動展開,可以探討的面向當不只上述六項,這裡只是提出我淺薄的初步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