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誰才需要療癒?

誰需要療癒?

療癒」一詞目前是常見語彙,然誰才需要療癒?在今日,療癒不再是心理學門,或者教育學門之諮商輔導所獨佔,廣泛的人文學科也使用此詞語,就像我們慈大宗教所亦以信仰、實踐、療癒」為辦學宗旨。 

療癒主要是就苦痛而言,生命多憂多苦,如佛教講的人生是苦」,正因為苦的存在,所以關心苦的療癒、苦的止息;哪裡有苦,哪裡就需要療癒,療癒之重要不言可喻。 

每個人既有苦痛,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療癒,療癒是所有人所盼望的。然而進一步 想,往往只有平常欠缺準備的人,才需要他人的療癒。 

一個時時把苦的觀照放在心裡,思維默會苦的道理,如常做苦、空、無常、無我」等思維默想,「自療」就一直在過程之中,不需要特別的「他療」。換言之,療癒的功夫是平常累積的,而不是臨時抱佛腳的。 

對我而言,哲學、佛法的研修,就是苦的預防,時時自我檢視,就是時時為自己打預防針,時時在自我療癒,而不假他人之手。 

相對的,求助他人的療癒,通常是平時率性生活,一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換言之,期盼從他人身上得到療癒,或有助於不會思考的人,而這樣的療癒恐有淺薄化的走向。 

以我一個哲學和佛法為背景的人,有時看到一些療癒言論,即便是專業的心理諮商,總覺得不太相應,認為講得太淺、太貧乏,難以在我身上產生作用。而之所以對某些人有效,給其一定程度苦痛的舒解,或意味著其平日薰修的不足。 

對某些人來講「心靈雞湯」是必要的,但對於那些走在愛智的路途上,尤其是在修行覺悟的航程中,如此之療癒可說多此一舉。 

換句話說,療癒若要深刻、深度的開展,沒有哲學和佛學的素養,將會是隔靴搔癢,沒有真正通透人生的真實與事物的真相,只能像服安慰劑一樣暫時的療傷止痛。

3 則留言:

  1. 看到老師這篇文章,想到印老所言:「若人自歸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則能契,歸依真實義。」向外的抓取浮木,從外在獲得療癒,或許可以視為應對初機著的權巧,但的確不若反求諸己來的有保障啊!

    回覆刪除
  2. 謝謝秀睿反饋, 一切都還好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老師關心~雖然多有煩憂,但仍奮力前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