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焚」的佛教倫理學反思
摘要
在各個宗教傳統中,為了宗教信仰的理念實踐,選擇自我犧牲生命時而可見,此在佛教亦然。在佛法教導要人不惜身命守護正法,亦有菩薩為救度眾生而有「頭目髓腦悉施人」的教示,乃至「捨身飼虎」、「割肉餵應」等佛典故事。當代社會中,亦有一些佛教徒為了理想追求而選擇激烈手段結束生命,如2022年4月22日美國佛教徒Wynn Alan Bruce 為喚起政府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以及呼籲世人關注氣候變遷的嚴重性,選擇於地球日(Earth Day)這天在美國首府華盛頓最高法院大廈自焚。1963年6月11日越南僧人釋廣德為抗議吳廷琰政權的排佛政策,亦選擇於以自焚方式結束生命,5個月後吳氏政權即被推翻。事實上,佛教徒零星的自焚事件時有耳聞,如藏族佛教青年不滿中國統治,也以此激進方式來抗爭、抗議。
本文即試著從佛教的觀點,反思自焚的倫理學爭議,預計分成四個部份:首先探討佛典中對於自焚的記戴;其次論述自焚在佛教倫理學之正向意涵;第三分析其中的道德兩難、道德挑戰或限制;第四試著提出自焚的持平之見,以及可能之道德判斷的準據。本文初步認為,對於自焚的道德評價,或可從兩個面向來看:第一是行為者的動機,第二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或效益。
無疑的,直覺看來佛教是不認同自焚的,如自焚之為自殺的一種形式,已違反佛教的「不殺生戒」,在慈悲護生的立場亦反對任何暴力行為的發生,即便此暴力是對於自身的暴力。雖然自焚作為一種手段(means),在佛教倫理學上是不被允許的,然手段之爭議若能實現特定目的(ends)、帶來群體效益的最大化,或也不失為一種必要之惡,此在佛教中稱之為「方便」(upāya)。此外,行為者的意圖(或者佛教所說的「發心」)亦扮演關鍵角色,任何為了利他助人的良善動機,所採取的激烈作為,即便存在道德爭端,亦有其可理解或稱許之處。如是本文以行為動機及其導致的結果,來初步衡量自焚之作為一種手段的道德性,試著提出佛教觀點的倫理學反思。
關鍵詞:自焚、殺生、捨身、菩薩行、佛教倫理
研究價值:佛教反對殺生,自殺亦為殺生,而自焚乃為自殺的一種形式;然佛教又主張利他,自焚可能(或可以)為利他行為的一種實踐,如此自焚作為利他的方法或手段,究竟該如何評價?本文從佛教倫理學的觀點,試著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以探究、釐清當中的道德兩難與道德爭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