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道平衡的學術研究

中道平衡的學術研究

慈濟社群之慈濟研究自稱為慈濟學」,有慈濟宗就有慈濟學,但慈濟學研究時而陷入裡外不是人的挑戰——外面的人希望多指出一些問題、多作批評,內部的人卻可能期待多一點讚美、多一點肯定和鼓勵。 

然慈濟學作為學術研究,理應「不即不離」,以持平客觀的方式説之以理、實事求是,公正及正向的方式來審視慈濟現象、反思慈濟經驗。 

圈內的人怎麼想和圈外的人如何看,往往有很大的差別。圈內人(insider)的學術研究,有時容易當局者迷,過多美善體驗的感性描繪,也是一種偏頗的論述,更何況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陶醉式研究。相反的,圈外人的學術研究,雖以「第三隻眼」來察看研究對象,但也因為抽身在外、缺乏親身經歷,而恐有「隔靴搔癢」之失。 

事實上,圈內人之進路,有其弊也有其利,正因為身居其中而深入其中,可以有第一手的體驗,見人所未見,產生更真切的領會,如是有所見也有所不見;如何自覺地取得中道平衡,不免要反覆斟酌、時時留意。 

如慈濟人以自己的師父證嚴法師思想作為探究主題,但證嚴法師思想之研究,對於非慈濟人而言恐生起一些懷疑,而問道證嚴法師是思想人物嗎? 

無疑的,證嚴上人是一位宗教家,當今偉大的宗教師與慈善家,但這樣的宗教慈善家同時也是一思想家嗎?當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都會有不同的認定,在學術界、哲學界對於所謂的思想家」的認知自有其一定判準。 

官大學問大」,好比政治人物同時而為思想家的可能,例如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乃至於習近平等,都有不少人研究他們的思想,然而這些政治家、政治人物同時也是思想家嗎?固然有可能是,如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的政治理念,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高度,但把這些政治人物定位為思想家,究竟是政治上作用考量居多?還是純就思想的創見與洞見,而認定其有精湛之獨到見解? 

政治上的絕對權威、不容懷疑,然而實則是訴諸權威的謬誤(the fallacy of appeal to authority),迫使人接受其立場主張,甚而以思想論議方式為其粉飾包裝;只不過事實擺在眼前,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不能反白為黑、反黑為白。 

相似的,宗教信仰上也有所謂的神聖性權威,對於虔誠信仰者的心目中,師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作弟子的多半是信受奉行、深信不疑,然而學術研究正好是在不疑處有疑。 

也因此真正的學術工作者,尤其是一位圈內人,必須時常保持清明覺知,過猶不及,才有助於在學術研究上做出貢獻,用學術語言說好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