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的基礎
佛法的療癒之道意即解脫之道,佛法的解脫不出三大原則:一道德行為,二心性涵養,三智慧見解,意即所謂的三學「戒定慧」。
正念禪修所重的「四念處」──唯一的道路,基本上涵蓋定慧的範疇,其中身、受、心三個念處,大致重於定學,法念處關乎法的正知正見,主要跟慧學相應。
佛教修行固然以定慧止觀為解脫的關鍵,但是解脫的基礎,或者苦痛療癒的起點,所預設的卻是道德行為,也就是佛教戒律精神所要傳達的。
道德行為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消極的不去傷害別人、不造作惡行,積極的樂於與人為善、樂於利他助人。
正念禪修的風潮襲捲全球,然任何的療癒與解脫,或者一切「正信」宗教的修煉,都應該要以道德為根基。是以宗教修行所關心的靈性,必須包含道德,靈性的生活不離道德的生活,意即靈性奠基在良善的前提上,或者靈性是道德良善的深化。
可知,道德是所有人、只要是人,應有的共識。然而,正因為其是所有人所必須的,反而易被忽略或看輕,如視為僅是世俗層次的人天善法,以至於捨本逐末、顧此失彼,這都是小看了道德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道德雖未必直接關乎解脫,道德卻能夠助於解脫,道德讓人身心安定、遠離不必要的惡,以及因惡行所導致的惡果;如《了凡四訓》所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事實上,中文「道德」一詞,背後的含意深遠,不只是指外在行為的對錯正誤,還關乎內在心性的善惡淨染。「道」象徵著真理,宇宙間必然的運行理則,「德」意指心靈的素養品質,人唯有以德行涵養才能通達於天,意即「以德配天」的觀念,因此道德也關乎真理境界而不容小覷。
總之,道德讓人內心安穩踏實,行走在正道上,面對任何困境,乃自於死亡,都能夠心安理得、無畏無懼,這本身已是療癒效能的發揮,也是邁向解脫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 療癒的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