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方向與方法

殊異與互補

印順導師、證嚴上人菩薩修行之殊異與互補,分別表現在義解與事行上。印順導師之重於義理詮釋,證嚴上人之強調入世實踐,對應到大乘菩薩道「理入」與「行入」的兩重進路。

然而,印順導師濃厚的「學問僧」性格,偏重於經教上的思惟薰修,不免亦有其限制,如聖嚴法師指出其不曾依據印度律制的精神原則,親身建立僧團制度,「倒頗近於只會看病而拙於治病的學者風貌」,認為印順導師是開了藥方及藥名,卻未告訴我們每一味藥的分量及焙製方法;[1]此外江燦騰也以「佛教思想的巨人,行動實踐的侏儒」形容之。

上述重義解、輕事行的評論,印順導師曾表示非常正確我就是這樣的人」。[2]

如此,印順導師專注在佛教思想的澄清探索,缺乏社交、行政、領眾等行動力,理念理想的具體落實顯然不足,而證嚴上人慈濟志業事功之開展,恰可彌補此缺憾,師徒在殊異中亦巧妙的形成互補,或可說印順導師提出「方向」,證嚴上人找到「方法」,使能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

猶如印順導師所認為,菩薩理想要崇高,但行踐要從平實處做起;[3]如此「人間佛教」之具體開展、確切落實,慈濟志業提供了一種範式類型,在此同時印順導師佛教思想,亦可提供當今佛教團體(包括慈濟志業)正面助益之啟發。

如何取借印順佛學觀點裨益慈濟志業的開展,以及從慈濟志業之開創引為「人間佛教」的借鏡此一「視域交融」(fusion of horizons),在殊異中互補、在互補中殊異,當有助於佛教未來之穩健發展。

相關文章  「交融佛學」之一例


[1] 釋聖嚴,〈印順長老的護教思想與現代社會〉,收於《學術論考》,頁357。《法鼓全集》網路版http://ddc.shengyen.org/pc.htm

[2] 《永光集》 (CBETA 2023.Q3, Y43, no. 41, p. 267a1-4)

[3] 釋印順,《華雨集》(四),新竹:正聞出版社,1992年初版 ,頁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