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大迦葉為何哭泣?

大迦葉為何哭泣? 

大迦葉尊者是佛世時期的首座弟子、上座弟子,即俗稱的「大師兄」,然而在大乘佛典中卻有截然不同形象刻劃。如《維摩詰經》<弟子品>記載大迦葉與維摩詰「過招」後,自慚形慚、自知不如,表示:「我從是來,不復勸人以聲聞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經》<不可思議品>亦記載,作為聲聞之首的大迦葉聽到維摩詰菩薩講述「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感到非常驚異,過往從未聽說此殊勝道理,大迦葉轉而向舍利弗說:「這就像在盲人面前展示各種顏色的圖像,然他們根本看不見;所有聲聞聽到此解脫法門,也同樣無法理解。」(「於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此也!」)相對的,有智慧的人聽到這個法門,無不心嚮往之,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然而惋惜的是,證入的聲聞卻永遠失去成佛的善根福德。解脫之聲聞雖是聖者,但之於大乘猶如再也無法發芽的種子(「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也因此所有聲聞弟子聽到此不可思議解脫法門,都應該嚎啕大哭,音聲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相較於此,所有菩薩應感到高興,虔誠接受此一法門,深心信解此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 

可知,《維摩詰經》生動的揭示了聲聞乘與菩薩乘之間的差異、甚至對立,傳達兩者對佛法體認的不同境界。 

聲聞之所以哭泣在於自覺本身的局限,雖已證得阿羅漢果、斷除煩惱,但僅是個人解脫的實現,對於廣大眾生的救度並無深切發心,未能長在生死利益無量眾生,也因此面對「無上菩提」是抱殘守缺、徒留遺憾。

可知聲聞乘的成就雖值得讚歎,但非佛法終點,菩薩道才顯發廣闊的修行境界。也因此菩薩之所以歡喜(「應大欣慶,頂受此法」),乃因為菩薩修行的法門正是通向佛道的門徑,聽聞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堅定了他們勇猛精進的道心,盡未來際成就不可思議圓滿功德。 

總之,大迦葉尊者之所以哭泣、聲聞之所以悲傷,在於看到自己修行的不足,以及對佛法崇高境界的仰望。菩薩之「心包大虛,量周沙界」,將個人解脫與普度眾生整合一起,從利他完成自利,從中體現大乘佛法的偉大精神。 

廷伸思考:

•       聲聞乘與菩薩乘的差異是什麼?

•       為什麼說菩薩的修行境界更高?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聲聞乘的修行成就?

(佛教徒必讀經典系列之《維摩詰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