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關係之不即不離
「慈濟十戒」其中一條是「不參與政治」,然而參政權,或者相關公民權利包括選舉、罷免、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等,都是民主時代的普世價值、普遍認知。宗教或慈善團體以不參與政治作為規範,無異於限制或剝奪憲法所保障的權利和應行的義務。
事實上不參與政治更正確的說應是「不以慈濟的身份參與政治」,如此既尊重每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公民的角色扮演,同時也符合證嚴法師的超然心境,不陷入政治情勢的反覆無常、糾結糾纏,乃至於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等。
「不參與政治」看似是嚴禁參政的極端表述,給人不同聯想或疑慮,而「不以慈濟的身份參與政治」則得以兩全其美,兼顧慈濟中立形象與志工公民角色,在組織與個人之間劃出界限,既保有慈濟的純粹性,又不否定志工涉足公共性事務。
消極的不參與政治,容易被誤解為對社會議題漠不關心,甚至產生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相對於此,提倡「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不只關心政治,也和政治人物過從甚密,試圖結合權勢為佛教發聲、為蒼生謀福,甚至曾意想以佛教立場來組織政黨,其積極涉政甚被譏為「政治和尚」。
不以慈濟的身份參與政治,在於保護慈濟,強調慈濟作為一個宗教慈善團體,關心苦難、關懷眾生,只專注於慈善事業,提供物質需求與精神慰藉,避免捲入無謂的人際分化或黨派相爭。
如此,關心政治卻不參與政治,可說是證嚴上人的理念;每個公民都應了解時事脈動,並透過民主程序行使公民權,但關心政治卻未必要競選公職、加入政黨等。而且實質參政,不免偏向某一特定黨群,進而面臨捐款來源、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利害考量,善款難以廣納,所能幫助的人就有限。
「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真正有心為民服務、獻身社會改造皆可投入政治,慈濟師兄姐亦復如是,只不過不應以慈濟的名義涉入,保持清淨的宗教形象單純的服務社會,同時也尊重多元價值觀,如此才能不分黨派、宗教、族群來普度眾生。
當代政教關係乃一值得探討的議題,「不以慈濟的身份參與政治」是慈濟基於其宗教理想和慈善使命所做的定位,既保障了慈濟的獨立性,也確保了慈濟的公信力,同時也鼓勵志工關心社會,不反對以個人身分從政,明確區分個人與組織的區別,從中平衡了宗教信仰、慈善實踐與公民權利,讓慈濟在社會上扮演著「中道」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